天天看点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税收,是一国财政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国家钱袋子的干瘪程度,某种程度也可以说税收直接影响着一个帝国的运行状态,税收问题,始终是一个帝国难以言喻的痛楚,税收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影响着国家财政,重则帝国崩溃。

税收, 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据传早在夏朝,当文明国家出现之时,赋税制度便已萌芽,此后历代王朝不断沿袭完善,土地有田赋,人口有丁税,商业活动有商税,凡此种种,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大部分活动。

按照道理来说,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想要逃脱国家赋税的征收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可是古今中外有这样的两个国家,一个收不上税,一个收不到税,收不上税的是大明帝国,收不到税的是美利坚帝国,一中一外,一古一今,这让我不禁想问,为何赋税这么难征收?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本文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美元与人民币

01 收不上税的大明

崇祯末年,北方边患严重,内部农民起义烽火不断,国家财政严重吃紧,身为皇帝之尊的崇祯皇帝放低身段,决心向自己的臣子借钱,官方说法叫做捐献,这在古代也有先例,例如汉文帝时期实行的输粟拜爵,其本质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用国家信用向民间借钱,有点类似与国债,当然古代给的是爵位等其他权力。

崇祯皇帝舍下九五之尊的面子去向臣子们借钱,而且这些钱也并非像是嘉靖皇帝那样为了一己之私,乃是为了应对国家边患危机,可以说是与满朝文武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那么,崇祯皇帝到底借到了钱没?钱是借到了,可是离着崇祯帝预想之中的结果相差可谓十万八千里。崇祯为此定下了捐钱的等级,三万两就是上等,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满朝文武竟是无一人能够达成此成就。

国丈周奎,家财不菲,起初之时,崇祯对自己的岳父抱有极大的希望,心中暗暗定下10万两的小目标,更是不断加官进爵加以暗示,希望周奎起到这个带头作用,可是呢?周奎最终只拿出了1万两,崇祯大失所望,派人催促,周奎竟然进宫与女儿周皇后哭穷,周皇后拿出5000千两的体己让父亲捐献,结果呢,周奎偷偷藏了2000两,剩下的3000两捐出了事,最终周奎捐献了1万3千两,这波操作,不得不说,这是高手!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甲申之变

最终,崇祯从臣子手中只借了不到20万两,难道崇祯朝的臣子真的没钱吗?李自成破城之后,大肆搜刮,总共搜刮了7000万两,那个只捐献了13000两银子的国丈周奎更是主动交出了家里的所有财产,财宝总共有几十大车,光银子就有53万两之多。

真正没钱的是皇帝,是国库,明朝人冯梦龙在《甲申纪事》所说,崇祯亡国之时国库剩下的只有2300两,堂堂的崇祯皇帝竟然穷到靠变卖金银器皿,连大殿上的铜壶也卖来维持花销。

那么,问题来了,崇祯皇帝的国库为什么会没钱呢?或者将时间线再向前拉一拉,缺钱问题似乎始终困扰着明朝中后期的历代君主,从嘉靖到崇祯尽都如是,明朝的财政危机归根结底在于明朝中央政府收不上税。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Q版明朝皇帝

万历皇帝为了收税,亲自下场,向全国各地派出由亲信太监组成的税监、矿监等收税团队,然而此举立刻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各地的抗税斗争风起云涌,固然这其中有不少太监趁机为非作歹,可是大明王朝向各地派驻镇守太监的先例早已有着,为何万历一朝爆发激烈的抗税斗争呢?关键还是在于那个税字,这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万历皇帝收税充实内帑的想法最终惨淡收场,赢得了一个横征暴敛,与民争利的昏君之名。没钱的天启皇帝万事难成,只能躲在幕后,朝政托于魏忠贤之手,借助亲信之手,对抗愈发势大的文官集团,结果引爆了自嘉靖以来的党争,朝臣们党争不断,再也无心朝政。崇祯皇帝倒是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登基以后朝乾夕惕,宵衣旰食,意图重整山河,大有作为,奈何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归根究底,还是朝廷没钱!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明朝皇帝Q版

明王朝真的没钱吗?显然不是,16世纪和17世纪,大航海的浪潮已然到来,明朝人掌握着世界财富密码,瓷器、茶叶、丝绸等物畅销全球,人在家中坐,白银海上来,巨量白银涌入民间,抬升了明朝物价,加剧了中央财政危机,可以说明帝国的中央政府在这场全球贸易之中没有多少好处,还是因为老问题,收不上税!

明初实行两税法,由于元末大乱,新朝廷整顿了户籍和地籍,两税法的实施井然有序,赋税有了保证。但是再好的制度,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漫长的时间里,明朝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朱元璋、朱棣父子在位时期的明朝了。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大明风华

明朝时期,给了读书人诸多优待,特别是免除劳役和赋税的特权,于是乎普通民众争先投献,明朝像养猪一样养着宗亲皇室,于是这些宗亲不断扩张,名下的土地也跟着不断增加,士族与宗亲这些有着特权的阶级,彼此勾连,享受着名正言顺的不纳税权力,是阻碍明朝中央政府收税的最大拦路虎,据《明史》记载洪武末期全国承税田为850万顷,100年后这个数字下降到420万顷,一半之多,可见其猖獗,这还是只是土地方面,商税方面更是如此,在明朝能够经商的背后无不是世家大族,想收商税,无疑是拿刀子割肉,于是乎与民争利的言论便会甚嚣尘上,这一点在明朝不断反复的禁海与开海政策上提现的淋漓尽致,满朝公卿谁都明白海洋贸易的巨大利润,《永乐大典》上关于宋代市舶司的记载可是字迹未干,可是谁也不敢开这个口子,原因无它,江南沿海的士族力量太强,而这些士族在自己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想有任何一个庞然大物的加入!

特权阶级太多,纳税人太少,恶性循环下去,明王朝自然也就越来越收不上税了,最终只能土崩瓦解!汉家世家大族亲手埋葬了最后一个汉家王朝,也彻底葬送了中国吃上大航海时代红利的可能性!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大航海时代

02 收不到税的美帝国

在美国,有这样一条潜规则,惹谁都别惹国税局,欠谁的钱都可以,就是不能欠IRS(注: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美国国家税务局)的钱。

曾有个笑话说,一对夫妻流落荒岛,举目四望,荒无人烟,正悲伤之际,丈夫问道:个人所得税交了吗?妻子回答到:交了。丈夫接着又询问了几个税种是否都交了,最后两人一合计,正好还有一个税没交,这下子两人高兴起来,因为美国的IRS会找到他们,带他们回去。

这个故事一方面说明了美国的税种之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税务局的强大,似乎在美帝国不存在收不到税的情况。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美国国家税务局

如此想,那你是太不了解美国的高层人士是如何合理合法地避税了?其实,关于纳税在美利坚帝国还有着潜规则,那就是只有普通人才会一板一眼地交税,真正的富豪贵族即使交税也是很少很少的一点点money。

那么,他们是如何合理合法地避税呢?根据一些公开的资料显示,目前能够被我们所知道的手段有如下几种。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美元陷阱

第一种方式,离岸。所谓离岸,指的是借助私人银行将资金转移至避税港或者在避税港设立公司,早在上世纪20年代,瑞士的银行家们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满世界打广告,说可以帮助富豪偷税避税,在此后开曼群岛、安圭拉岛、百慕大群岛、维京群岛这些普通人听都没听过的国家进入到名单之中,构成一个巨大的避税天堂,为富人们提供安全、免税、无管制和保密的金融服务。

就比如说,开曼群岛,1978年获得了皇家法令,规定永远豁免开曼群岛的缴税义务,因此开曼群岛无论是对个人、公司都不征任何直接税,只是象征性收取少量的年度管理费,岛内税种只有进口税、印花税、工商登记税等几个简单的税种,多年来没有开征过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资本利得税、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与此同时,外汇在开曼群岛进出自由,也因此开曼群岛被称之为避税天堂。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开曼群岛

第二种方式,信托。通过家族信托,委托人将财产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在法律上,纳入信托的财产已归属委托人所有,不属遗产范畴不用缴纳遗产税。家族信托的受托人向受益人所支付的资金,来源于信托财产的增值,不属于投资交易所产生的收益,所以也不存在缴纳所得税等问题,由此规避税务问题。

第三种方式,慈善。每年我们都能看到诸多富豪热衷于做慈善,捐出大量的钱,当然这其中有许多是真心做慈善事业,但也有不少美国富豪们浑水摸鱼者,看中了慈善不用纳税的特性,用来合法避税。

第四种方式,亏损。这个属于高端玩法,美国缴纳税收需要个人申报,有富豪就想着报公司亏损,来避免高额纳税,这方面公开的资料较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

以上只是一些公开的资料,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搜索,温馨提醒,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千万不要逃税漏税哦~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美国财富分布情况,图源网络

03 税收危机

在明朝有句话,只有中央朝廷收不上来的税,没有穷困的士族。

在美国有句话,没有美国税务局收不到的税,只是富人太会逃税。

如果说明大帝国因为士族宗亲的合法免税而收不到税,那么美利坚帝国则是富商政要的合法避税的操作下收不到税,为何税这么难收?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美利坚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也说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能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家的天性是贪婪,冒着亏损的风险,赚取大量的财富,人性的贪婪怎么甘心轻易交出财富呢?社会财富如同一杆天平,一端是富人贵族,一端是贫民百姓,富人贵族的税收得少了,为了维持帝国的统治,只能加重看似毫无抵抗能力的贫民百姓的赋税了,然后泥人尚有三分火气,2000千年前大泽乡陈胜吴广的那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是多少黔首百姓的心声,更是一个时代的呼声。

这便是帝国的痛楚所在了,想收富人贵族的税,大明帝国收不上来,美利坚帝国收不到,想加征平民百姓的税,大明帝国如此干了,结果国内遍地烽火,处处狼烟,最终倒在了黔首百姓的怒火之中,走进历史的长河,成为一朵浪花,不见踪迹。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大明风华·朱棣

那么,我们想问,美利坚帝国的结局会如何?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时代在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在某些关键字节点押着相同的韵脚,身处历史迷雾之中尚且不知觉,一旦走完一段历史,蓦然回首之时,方才惊觉,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进化演变,从森林中走出,于荒漠之中、草原之中立足,在平原里繁衍壮大,顺手完成对大自然的彻底改造。千百年来,可能唯一不曾改变的只有人性,对财富的贪婪,对享乐的追求,这种天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让人类社会在一个怪圈之中打转,始终不曾突破。

人类社会仿佛陷入一个怪圈之中,美利坚帝国是否能够突破这种历史轮回?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利坚帝国,是否真的具备这种解决人类社会数千年历史难题的政治智慧和社会生态吗?一切未知。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鹰酱

04 终章

历史呈现螺旋式前进,人类社会数千年的进化演变,古今中外,横向或纵向一对比,蓦然间恍然大悟,仿佛往事重现,只不过故事的主角从古人换做今人,从大明王朝换成了美利坚帝国!一个帝国兴起的理由千百种,败亡的原因却多有相似,多种因素叠加,最终形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道分阴阳,阴盛则阳衰,盛极必败,唯有阴阳平衡方为长久之道,财富的天平一旦倾斜,最终引发何种危机,无人知晓,毕竟雪崩来临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4500字,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帝国的困境:收不上税的大明与收不到税的美帝国,为何赋税难收?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