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國内傾全國之力發起全面抗戰。響應國家号召,積極參加抗戰救亡,全國多地紛紛組建童子軍戰時服務團,該團成員均為16歲以下少年兒童。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首日,上海童子軍戰時服務團便開始工作,很多适齡少年踴躍報名參加童子軍戰隊,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加入童子軍戰團的人數達到3600多人,其中有大約20%為女童子軍。

童子軍戰時服務團積極參與到了淞滬會戰的方方面面,在後方服務方面,整個上海戰場已經建立起一百七十多處傷兵醫院和難民收容所,幾乎每一處都有童子軍忙碌的身影,他們擔負着維持治安、宣傳、通信、急救、清潔、運輸等各項事務,在當時上海經曆的三次最大規模轟炸慘劇中,所有童子軍都是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幫同救護。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而身處戰場前線的童子軍,則都是選取童子軍中年齡較長、訓練有素的職業青年,主要配合紅十字會搶救轉運傷兵,其中也有部分童子軍直接參與了前線戰鬥。整個八一三淞滬會戰近三個月的時間裡,童子軍累計向前線出勤近2000次,直接救護轉運傷兵約25000人。

童子軍中最有名的就是為四行倉庫八百壯士送國旗的楊惠敏。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淞滬會戰期間,謝晉元奉命率800名壯士堅守四行倉庫,11名童子軍冒着槍林彈雨,不顧個人生命危險,成功将三大卡車物資運送進四行倉庫,保證了勇士們的作戰需要。随後年僅15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孤身一人冒着日軍猛烈的炮火,泅渡蘇州河,為堅守在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送去一面國旗。“使八百忠勇将士,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壓倒四周之太陽旗,發揚我大中華民族之浩然正氣,與國家無尚光輝,此八百忠勇壯士之壯烈義舉,當受國人無限之欽敬!”《時申報報道》。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同在淞滬戰場,年僅14歲的王楚英作為11師33旅的準尉譯電員,随部隊直接參加了最為慘烈的羅店戰鬥,當時日軍火力優勢明顯,我軍完全沒有制空權,日軍随時都可以肆無忌憚的轟炸我方陣地,上海城内到處成為廢墟,慘烈的戰鬥,血肉橫飛的場景吓得初上戰場的王楚英心驚膽顫,頭都不敢擡起來。

慘烈的戰場可以瞬間磨煉人的意志,尤其是看到旅長都冒着敵人的槍林彈雨沖鋒陷陣,當戰友們一個個都犧牲在自己身邊時,王楚英心中的殺敵意志在不斷壯大。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羅店是當時上海寶山的戰略要地,是日軍從海上進占上海的必經之路,雙方都是志在必得,均以重兵反複争奪,羅店陣地也多次易主。戰至白熱化,33旅所有能夠行動的人員包括輕傷員都被編成戰鬥小組,準備投入戰鬥,王楚英被編入特務排。

當日黃昏時分,日軍再次集中優勢兵力,分三路同時向羅店陣地進攻,激戰中特務排排長周大鵬中彈陣亡。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從來沒有指揮過戰鬥的王楚英被上級任命為特務排代理排長,因為戰況激烈,所有程式一切就簡,14歲的王楚英直接站在周大鵬的屍體旁指揮戰鬥。

面對陣地前越來越近的日軍三輛裝甲車,缺乏重型武器的王楚英,隻能組織戰士們利用炸藥包去炸。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王楚英集中全排所有四挺機槍進行掩護,指揮戰士們抱着炸藥包舍命出擊炸毀了日軍兩輛裝甲車,吓得最後一輛逃命一樣退出戰場,戰士們趁機消滅了近60名日軍,而特務排自身傷亡十餘人。

一戰成名萬骨骷,14歲的王楚英在羅店一戰成名,軍長羅卓英稱他是淞滬戰場“不怕死最能打仗的娃娃排長”。

淞滬戰場的3600名童子軍

上海淪陷後,有300多名童子軍跟随大部隊撤退,随後走上全國各地抗日戰場。

(END)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