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随和又自尊。——餘秋雨

電影《八佰》在于八百孤軍守四行這段抗戰史實超級硬核。

一、上海已成絕地,為何要派孤軍堅守?

1937年8月,抗日戰争中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八一三抗戰打響了。

日寇集中20多萬兵力向上海進攻,蔣介石為保住上海,調集中央教導總隊、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第十九等集團軍共計80多萬人,不惜代價與日軍血戰。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戰至10月底,國民黨軍不斷敗退,閘北地區被日軍多路突進。如果繼續在不利地形堅持抵抗,則中國數十萬軍隊有被日軍包圍殲滅的可能。從軍事層面上說,必須盡快撤退,以儲存力量。

但從政治上看,10月30日将在布魯塞爾召開九國公約會議,尋求解決中日沖突的最佳手段。蔣介石寄希望于美國調停中日戰争。為了提升國際形象,中國軍隊務須在上海保持最後存在,否則閘北一失,隻剩租界,恐怕會引起國際上不利輿論。

日本同樣也瞄準了這一政治事件,企圖速戰速決,以提升話語權。

蔣介石于是不顧軍事上的絕對劣勢,下令在閘北地區作最後堅守。他的具體要求是,大部分中國軍隊退到蘇州河以南,隻以一部兵力在閘北分散抵抗。

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找到第88師師長孫元良,要求他率部在閘北堅守。

不料孫元良本着職業軍人的直覺一口回絕了。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孫元良說:“如果我們死一人,敵人也死一人,甚至我們死十人,敵人死一人,我就願意留在閘北,死守上海。最可慮的是,我們孤立在這裡,于激戰之後,幹部傷亡了,聯絡隔絕了,在組織解體、糧彈不繼、混亂而無指揮的狀态下,被敵軍任意屠殺,那才不值,更不光榮啊!第88師的士氣固然很高,并且表現了堅守閘北兩個月的戰績,但我們也經過五次補充啊!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較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

但上峰指令畢竟不可違背,孫元良派師參謀長面見顧祝同,建議,如果隻是考慮國際觀瞻,那麼沒必要把大部隊留在這裡給日本人當靶子,可以留少量兵力,顯示存在感。

顧祝同問,少量是多少?

參謀長回話:一個團。

二、八百孤軍明知必死也要堅守

國民黨高層最終同意了一個團留守的政策。88師師長孫元良選中了262旅524團。該團一直在正面陣地與日軍激戰,情況比較熟悉。

安排兵力時,孫元良發現524團傷亡較大,補充的多為新兵,如果全團放到閘北,組織抵抗将極為不易。再三考慮,孫元良決定以524團一營為基幹,加強為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共450人,由團附謝晉元負責指揮。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謝晉元(1905-1941),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生,時任中校團附。當時國軍編制中,步兵團不設副團長之職,而設中校團附、少校團附各一人,實際負責副團長工作。

謝晉元組織450名官兵進駐88師的司令部所在地——四行倉庫。

524團第一營對外仍宣稱全團留守,以全團原編制800人對外稱呼,八百孤軍就是由此而來。

為什麼選在四行倉庫堅守呢?

第一,四行倉庫是四家銀行建造的物資倉庫,用鋼筋水泥構築主體結構,非常堅固,耐得住炮火轟擊。這座5層高的樓體建築,高于周圍建築,利于觀察。

第二,四行倉庫東面與公共租界隻有一路之隔,南面與租界也隻有一條蘇州河,日軍不敢貿然發炮,否則将會引起駐紮在租界内的英、俄等國的抵制甚至軍事回擊。

第三,倉庫記憶體有大量糧食大豆,能夠支撐較長時間固守。

謝晉元率孤軍進入倉庫,對原有工事進行了加強。日軍偵知88師撤離,立即發動了進攻。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八百孤軍雖然據守有利地形,但也明知敵我兵力懸殊,堅守到底,基本上沒有生還的希望。但當國家危難之際,自謝晉元以下,官兵莫不存抱有一死以殉國難之志。

日軍連續進攻四天四夜,除了占領倉庫外陣地,沒有取得太大戰績。

但過程相當慘烈。1937年的侵華日軍正處于戰鬥力巅峰,其步兵戰術運用既靈活又堅決。日軍僅僅在第一天小股兵力試探進攻中,就發現了四行倉庫火力死角多、照明設施不夠、臨河面防禦較弱等弱項,進行了針對性的進攻。

日軍雖不敢用大炮轟擊倉庫,但重型迫擊炮和平射炮對倉庫庫體也造成極大損傷。

攻至第三日,一小隊二十多名日軍甚至偷偷靠近倉庫,爬進二樓,雖然被孤軍及時發現并消滅,但防守形勢日漸危險,孤軍營上下都認識的很清楚。

謝晉元團附指令全營官兵都寫好遺書,集中收集起來,待條件允許,分别寄到家中。

日軍進攻越來越兇悍,孤軍營許多戰士懷抱集束炸彈,跳入日軍陣中與其同歸于盡。在外圍防守的士兵彈盡後被俘拒不投降,被日軍射殺于蘇州河上。

孤軍留守的悲壯事迹,租界群眾一直在觀看着。每當孤軍擊殺日軍,群眾便高聲歡呼。

租界内的上海市商會得知倉庫内缺少物資,立即組織募集支援孤軍。女童子軍楊惠敏甘冒大險,從蘇州河南岸進入倉庫,為孤軍營送去一面國旗(具體細節其實說法不一,有的當事者回憶,楊惠敏送進去的國旗較小,謝晉元團附為了彰顯效果,聯系商會又送了一面大國旗)孤軍營随即于次晨将國旗在倉庫頂升起。

當時蘇州河北岸全部淪陷,日軍在各處高樓張挂太陽旗。這面中國國旗升起來,上海市民望見,群情激昂,流淚不止,為中國軍隊誓死不屈之壯志而感奮!

三、戰後拘押:比戰争更殘酷的折磨

自10月26日始,孤軍營與日寇激戰四天四夜。國軍方面考慮到堅持抵抗的效果已經達到,于是下令孤軍營經公共租界撤走。

租界方起初同意孤軍營從租界退走,傳回後方歸還88師建制。但日軍對孤軍恨的咬牙切齒,威脅租界,如果哪一國軍隊協助中國軍隊撤退,日軍也将進入租界尾追。

租界方面雖然各國都有,但軍隊數量有限,在日軍威吓之下,将孤軍繳械後扣留在租界内,在今餘姚路附近選擇一片幾十畝的空地,将孤軍拘止在租界内。

八百孤軍不為人知的故事,謝晉元被漢奸刺殺,四分之一官兵幸存!

上海市民聽說孤軍安全撤軍,無不歡喜萬分,孤軍轉移中,萬餘名市民夾道相送,目睹抗日英雄的英姿後,市民們高呼抗日英雄萬歲。此情此景,縱使八十多年後回憶,仍令人神往。

孤軍營雖然已被繳去武器,但被拘止中,仍然堅持正常的訓練操課,謝晉元每日率隊出操。孤軍營外部警戒由萬國商團指定的俄國軍隊負責。

南京淪陷、日僞政權成立之後,在孤島上海堅持抗争的孤軍營,已成為鼓勵全國軍民團結抗日的精神聖殿。

大漢奸陳公博親自向謝晉元緻信,要其投靠汪僞政權,并保證他的人身安全。

謝晉元當戰火激烈之時尚且毫不畏死,怎麼會向漢奸低頭。日僞方面于是千方百計買通了孤軍營中四名叛徒,要他們設法殺掉謝晉元。

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率隊出早操,被叛徒郝某等人突然襲擊,四名叛徒以刺刀紮倒謝晉元,後以鎬猛烈擊打謝的頭部,緻其重傷。當日下午六時許,民族英雄謝晉元重傷不治身亡。

1941年12月,日軍闖入租界,接管了孤軍營。日軍強迫孤軍營當苦力,為了瓦解中國人抗戰的意志,還将孤軍戰士分批派到各個地方。起初孤軍營官兵共有330餘人,逐次分派後,孤軍營官兵或是被殺,或是被折磨至死,還有的逃到新四軍駐地加入了新四軍,到抗戰勝利後,僅剩一百餘人幸存。

1946年幸存的孤軍戰士重聚上海,緬懷犧牲的同袍以及謝晉元團長。國民政府追贈謝晉元為少将軍銜。

但對于幸存的遺孤,國民黨方面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連孤軍官兵的基本生活待遇都解決不好,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後來都選擇了回鄉務農。

2010年12月16日,最後一名孤軍楊養正,生前是重慶南岸副食品水産公司退休職工,安祥地在家中病逝,享年96歲。

英雄已逝,浩氣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