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對話上海|無人駕駛、智能停車……上海交通更“智慧”了

【編者按】

上海正全面擁抱城市數字化轉型。

如今,随申碼、城市生命體征系統、智慧工廠、無人駕駛地鐵列車、居家的虛拟養老院……都在成為上海全新的“數字名片”。

瞄準“國際數字之都”,上海的城市數字化轉型,聚焦經濟數字化、生活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方向“三箭齊發”,“智慧”因子正變得無處不在,這座城市越發“聰明”。

城市數字化轉型,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民。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将數字化轉型深入城市肌理,诠釋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在浦東新區張楊路(浦明路—濱江路)南側路段,實作無人收費智能化停車。 本文圖檔 受訪者供圖

無人收費智能化停車,無人駕駛地鐵,探索智能公交、智能出租……随着科學技術的不斷成熟,在上海,傳統的交通方式正在發生改變,智慧交通的時代或許離我們不再遙遠。

先離場,後繳費,無人收費智能化停車

2021年7月,上海第一條無人收費智能管理道路停車場試點啟用,在浦東新區張楊路(浦明路—濱江路)南側路段,道路停車泊位已全部漆劃成藍底白字,通過“視訊監管、自動計時、人工巡查、自動繳費”四個環節,改變了原先人工計時收費模式。這是上海推進數字化城市轉型中,又一生活領域應用場景的落地。

目前,14個試點泊位已全部漆劃成了藍底白字,并配有高位視訊監管的提示标志和提醒文字,與普通停車位相比,這裡每個車位都設定了“上海停車”APP的二維碼,掃一掃,綁定上海停車小程式;之後停車全程可實作無人化管理。駛離後5分鐘,駕駛員手機上就會收到一條訂單資訊。

先離場、後繳費,之是以能實作無人管理,關鍵就在于車牌号碼、入離場時間等資訊采集後,會上傳至上海停車資訊平台,全過程無人化管理。如車主未及時支付停車費,其停車欠費記錄将同步至全市道路停車收費終端。

浦東新區建交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場景自2021年7月25日切入市道路停車平台正式線以來,現場已實作無人值守,每周應收金額上升近200%。目前試點路段停車泊位管理達到了全時段覆寫,提高了泊位的周轉率和使用率。下一步,還将在無人收費停車場景中陸續開展道路停車欠費征信等試點工作,進一步賦能城市治理精細化。

數字對話上海|無人駕駛、智能停車……上海交通更“智慧”了

在浦東新區張楊路(浦明路—濱江路)南側路段,實作無人收費智能化停車。

上海地鐵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已達5條

不僅停車可以變得智慧,傳統的駕駛也在發生改變。随着上海地鐵18、15号線的列車車頭駕駛室被拆除,上海地鐵正式邁入無人駕駛時代。乘客站在15号線車頭,透過車窗,可望見狹長的隧道在眼前飛馳而過。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地鐵獲悉,早在2018年3月,上海就開通了首條膠輪路軌全自動無人駕駛APM線——浦江線。2020年,随着上海地鐵10号線二期、18号線一期南段通車;2021年1月,上海地鐵15号線正式開通營運。2021年12月30日,上海地鐵14号線、18号線一期北段開通初期營運。如今,上海地鐵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已達到5條。

在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運作,地鐵依靠的是列車運作控制系統,這相當于列車的“智慧大腦”,而給這些線路提供信号系統的企業正是卡斯柯。“取消傳統線路的駕駛室設定,全程無需司機操作,這得益于更可靠的系統、更完備的場景設計和充分的調試與評估,及更全面的安全認證。”卡斯柯技術總監汪小勇介紹道。

數字對話上海|無人駕駛、智能停車……上海交通更“智慧”了

上海地鐵15号線采取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車頭不設駕駛室。

7大應用場景,上海正持續推進智慧交通建設

不僅地鐵可以無人駕駛,上海的出租、公交也在變得更“聰明”。

2021年8月7日,上海臨港環湖一路智慧公交項目獲得上海市首張智能網聯商用車載人示範應用牌照,實作從“道路測試”到“示範營運”的突破。

上海交通委資料,上海共有5家企業、109輛智能網聯汽車在嘉定區開展常态化、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這也就意味着,在嘉定的指定區域,很有可能打到一輛全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或網約車。

目前,全市累計開放615條1289.83公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測試道路裡程數位居全國首位。其中臨港新片區兩港大道部分路段的開放,标志着上海準許智能網聯汽車可以在城市快速路開展道路測試活動。未來,上海将重點考慮在智能出租、智能公交、智能物流、無人零售、無人配送、觀光接駁、無人清掃等7個應用場景探索示範應用商業路徑。

同時,相應的法規也在逐漸完善。今年11月1日起,《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示範實施辦法》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26年10月31日。《辦法》共4章32條,覆寫測試與示範申請、測試與示範管理要求,對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範應用、示範營運、無人測試和示範、網絡及資料安全、交通事故處理等做出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