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曾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古往今來,禍福相依之事不勝枚舉,通過了解此類故事,世人将切身體會世間陰差陽錯所緻意外結局,亦能從中汲取教訓,避免犯下同類錯誤。
與現代社會的婚戀方式不同,古代社會中,婚姻的締結普遍來自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未來的結婚對象并不了解,這也使得他們不願接受這樣草率的婚姻。
通過對古代社會風俗進行了解可以發現,很多富家女眷為了逃避包辦婚姻的命運,便會選擇讓自己的丫鬟替自己出嫁。清朝年間,曾有一位小姐因不願嫁給窮秀才,便将丫鬟打扮成自己的模樣,送到窮秀才身邊。二十年後,小姐與丫鬟重逢,可此時的小姐卻對丫鬟表示:你毀了我一生的幸福。為何這位小姐會被嫁給一位窮秀才?她又為何會對替嫁丫鬟說出如此話語呢?

這位被富家小姐嫌棄的窮書生便是陶澍。通過對清朝曆史進行了解可以發現,嘉慶及道光皇帝在位期間,陶澍是朝中重要臣子,在其為官之際,曾做出許多利國利民的大事。除此之外,陶澍還成功發掘出許多優秀人才,無論是左宗棠抑或林則徐,都曾得到過陶澍的幫助。
可通過對陶澍早年期間的經曆進行了解便會發現,曾經的他窮困潦倒,甚至遭到婚約對象的嫌棄。
早年期間,陶澍的父母托媒人為陶澍預定了一門親事,女方出身于當地大戶人家黃氏家族中,是唯一嬌生慣養的小姐。按理來說,在陶澍父母和黃家夫婦談好婚期後,此事便一定闆上釘釘,可對于自幼嬌生慣養的黃小姐來說,她并不願意嫁給陶澍這個窮書生。
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退婚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這也令黃小姐對此感到無比惆怅。可就在黃小姐為此事發愁時,陶澍卻意外落榜,未能考中功名。基于這一原因,黃小姐的父親認為陶澍将來必定碌碌無為,不願将女兒嫁給這樣一個窮書生。
然而,當面提出悔婚并不道德,思來想去,黃小姐和其父親便決定讓黃小姐身邊的丫鬟代替黃小姐嫁給陶澍。最終,陶澍和黃小姐的貼身丫鬟按照此前的約定成婚。
由于在此前的日子裡,陶澍并沒有親自見過黃小姐,是以,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娶得女孩并非黃小姐本人。可大婚當日,因這位丫鬟内心不忍,便将事情的來龍去脈全部交代出來。
起初,這位丫鬟本以為陶澍會責怪自己,可在聽過丫鬟所講述的情況後,他反而放下心來。據陶澍表示,其實,他早就看出身邊的丫鬟并非貴族小姐,但既然兩人已經成婚,且眼前之人能夠坦誠對待自己,他也願意接受這段婚事。
此後,基于妻子的照顧,陶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最終,陶澍成功考中進士,從此走向仕途。基于陶澍出色的才能,他得到皇帝的高度肯定,在此後的日子裡,陶澍的妻子更是被封為一品夫人,有着極高的地位。
可反觀當初悔婚的黃小姐,她的生活便沒有這麼順遂。當時,黃小姐選擇悔掉與陶澍婚事後,便嫁給了一位富家子弟。然而,那位富家子弟并沒有給予黃小姐幸福的後半生。随着其家族勢力的沒落,黃小姐亦無法過着從前養尊處優的生活。
在此事發生二十年後,黃小姐和丫鬟再度重逢,此時,黃小姐對丫鬟恨意滿滿,并表示:你毀了我一生的幸福。其實,丫鬟本想對落魄的黃小姐提供幫助,可見到黃小姐的如此态度,丫鬟則默默離去。
民間傳說,後來的黃小姐因心中過于絕望,便選擇出家為尼,在寺廟中度過餘下人生。
結語
對于那位黃小姐而言,若當初的她并沒有過分輕視陶澍,想必她也能夠憑借着陶澍的出色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可見,人生旅途中,自作聰明之舉有時并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生活,反而會令我們的人生從此走向黑暗深淵。
在了解過這段替嫁故事後,世人亦能認識到眼光長遠的重要性。正所謂“莫欺少年窮”,對待那些能力出衆但尚未成就一番偉業之人,我們并不能因他們目前的失敗,便對其能力進行否定。畢竟人不可貌相,若是僅憑表面現象,對一個人加以評判,想必我們亦會錯過許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相信在未來社會中,人們将會做到全面看待問題,避免做出一葉障目之舉,而那些真正優秀的人才,亦能憑借自身能力,獲得前所未有的人生成就。
參考資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