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1938年5月初,日軍密令,侵華日軍在華北和華東的13個精銳師團共30萬兵力,分六路,火速趕往徐州地區。這一指令,是由日本陸相杉山親自下達的,為保證指令執行到位,日本陸相杉山指令在日軍的陸軍作戰部部長橋本群少将,挑選将作戰部的進階參謀,組成“大學營派遣班”,飛往中國,督導作戰。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日軍的行動很快,到5月5日,30萬日軍精銳,已基本上完成了對駐守在徐州地區的國民黨60萬大軍的包圍。不過,他們随部隊配備的大量重型武器和幾百架飛機,還沒有到位。面對日軍精銳鐵桶似的包圍,剛剛打完台兒莊戰役的國軍部隊,疲憊不堪,彈藥也沒有及時補充,根本無法對抗。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怎麼辦?當時在徐州指揮作戰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這哥倆,認為再在徐州守下去,必然會導緻全軍覆滅。對此,老蔣也是這樣認為的。但要從30萬日軍精銳的鐵桶似的包圍中突圍出去,談何容易。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不容易也得突啊,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經研究,認為日軍雖然形成了合圍,但30萬人畢竟還是少,國軍60萬大軍駐守地分散,在地廣人稀的廣大區域,日軍無法實作拉網式進攻。于是,兩人決定險中求生存,從最為危險的渦河突圍出去。為什麼會選這個突破點呢?因為渦河雖然有日軍精銳守衛,但沒有援軍,隻要打掉這股日軍精銳,就可突圍成功。其他地點呢,日軍則是都設成了陷阱,你沖過去,日軍則一呼百應,各路援軍都會蜂擁而至。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5月21日,李宗仁和白崇禧動用桂系部隊的主力師,打掉了駐守在渦河兩岸的日軍守敵,成功掩護李宗仁、白崇禧及第五戰區長官部渡過渦河,李、白二人及長官部突圍,标志着國軍在徐州的60萬大軍,已成功地從日軍鐵桶似的包圍中突圍成功,對此,老蔣在日記中寫道:“徐州會戰中,我軍實作了戰略上的撤退,達到了預期之結果,即勝利也。”

30萬日軍精銳,将60萬國軍包圍,一周後,國軍不見蹤影了

而此時的日軍,還以為掩護戰區突圍,佯裝主力的國軍第68軍,等日軍明白過來時,68軍也脫離戰場了,60萬國軍部隊,不見蹤影了,整個突圍過程,也就一周時間,堪稱軍史上的傳奇,但,對于這段曆史,因衆所周知的原因,少有人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