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1938年5月初,日军密令,侵华日军在华北和华东的13个精锐师团共30万兵力,分六路,火速赶往徐州地区。这一命令,是由日本陆相杉山亲自下达的,为保证命令执行到位,日本陆相杉山命令在日军的陆军作战部部长桥本群少将,挑选将作战部的高级参谋,组成“大本营派遣班”,飞往中国,督导作战。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日军的行动很快,到5月5日,30万日军精锐,已基本上完成了对驻守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60万大军的包围。不过,他们随部队配备的大量重型武器和几百架飞机,还没有到位。面对日军精锐铁桶似的包围,刚刚打完台儿庄战役的国军部队,疲惫不堪,弹药也没有及时补充,根本无法对抗。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怎么办?当时在徐州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这哥俩,认为再在徐州守下去,必然会导致全军覆灭。对此,老蒋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要从30万日军精锐的铁桶似的包围中突围出去,谈何容易。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不容易也得突啊,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经研究,认为日军虽然形成了合围,但30万人毕竟还是少,国军60万大军驻守地分散,在地广人稀的广大区域,日军无法实现拉网式进攻。于是,两人决定险中求生存,从最为危险的涡河突围出去。为什么会选这个突破点呢?因为涡河虽然有日军精锐守卫,但没有援军,只要打掉这股日军精锐,就可突围成功。其他地点呢,日军则是都设成了陷阱,你冲过去,日军则一呼百应,各路援军都会蜂拥而至。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5月21日,李宗仁和白崇禧动用桂系部队的主力师,打掉了驻守在涡河两岸的日军守敌,成功掩护李宗仁、白崇禧及第五战区长官部渡过涡河,李、白二人及长官部突围,标志着国军在徐州的60万大军,已成功地从日军铁桶似的包围中突围成功,对此,老蒋在日记中写道:“徐州会战中,我军实现了战略上的撤退,达到了预期之结果,即胜利也。”

30万日军精锐,将60万国军包围,一周后,国军不见踪影了

而此时的日军,还以为掩护战区突围,佯装主力的国军第68军,等日军明白过来时,68军也脱离战场了,60万国军部队,不见踪影了,整个突围过程,也就一周时间,堪称军史上的传奇,但,对于这段历史,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少有人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