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雪山飛狐》

之前寫過一系列文章,介紹金庸先生小說前面所附的印章,因為《雪山飛狐》是全一冊的小說,整部小說隻附一方印章,不足以單獨成文,于是漏寫了這方《雪山飛狐》,最近整理舊文,覺得既然要寫,就不能留有遺憾,是以索性補出來。

《雪山飛狐》講述胡、苗、範、田四家的恩怨糾葛,與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龍八部》、《鹿鼎記》、《笑傲江湖》相比較,它的篇幅要短得多,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個類似羅生門(也叫羅城門)的故事,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别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故事也就變得撲朔迷離……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雪山飛狐》

(《雪山飛狐》封面)

受奸人挑撥,大俠苗人鳳誤殺了另一位大俠胡一刀,又因為誤會,苗人鳳與胡一刀的兒子胡斐陷入了你死我活的生死境地……當然,這也是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金庸大師在小說的最後給大家留下了一個大大的考察人性的懸念。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雪山飛狐》

(原書插圖)

或許是因為小說名字中有“狐”字,金庸先生在《雪山飛狐》書前前置了一方齊白石大師的印章,也與“狐”相關,就是這方“吾狐也”,如圖: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雪山飛狐》

(齊白石和他的“吾狐也”印)

這方印現藏北京畫院,邊款也非常有趣,他刻道:“吾生性多疑,是吾所短,刊此自嘲。丙子年五月,時客。白石”原石如圖:

金庸小說裡的印章:《雪山飛狐》

(原石邊款)

“吾狐也”這句話,出自《聊齋志異》“我狐也”,齊白石引用這句話并刊石以記,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自嘲他自己多疑的性格,而是另有深意!

齊白石的篆刻具有強烈的創新與颠覆性,他以單刀猛沖為特點,文字線條一面光、一面毛,并且“一刀過去,決不回刀”,這與篆刻界傳統的雙刀成一畫,精雕細琢的技法完全不同,是以,當時大半篆刻界評論者都報以譏諷與貶斥,稱齊白石為“野狐禅”、是“胡來”、是“左道旁門”。

是以,齊白石刻的這方印不是自嘲,更多是解嘲和反擊,“吾狐也”是他特立獨行、自信張揚的宣言!

其實,這方印的技法特征也全面展現了齊白石的印風特征:

1、單刀猛沖。刀法方面,這方印不是齊白石的代表作品,但卻足以展現他單刀猛沖,一刀一畫,不再回刀的刀法特征,印風爽利勁健,來去自由,不受石面限制,如同來去自由的“雪山飛狐”,也如胡家刀法一樣快捷如風、放縱奔逸。是以,金庸先生選擇這樣一方印,是足以代表他書中人物的;

2、大疏大密。章法方面,這方印采用了大疏大密的強對比章法,甚至為了使印面左部更顯舒散,“也”字采用了古文篆法(篆法服務于章法),用來追求更進一步的簡化。也正是因為這關鍵一部的調整,印面左部的大面積留紅,與印面右部的筆畫盈滿形成強烈的對比。

(部分圖檔源自網絡,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