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雍正王朝: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為何故意輸?有何寓意?

年羹堯是個少年得志的人,依靠科舉,他21歲中進士,多次出任廣東、四川的鄉試主考官,這些都是當時的人們難以實作的夢想,甚至是一生都難以做到的,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個炙手可熱的人物了。

揭秘雍正王朝: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為何故意輸?有何寓意?

1709年,不到三十歲的年羹堯被封為四川總督,位列封疆,成為一顆萬衆矚目的政治明星,這對年羹堯來說是好事也是壞事。說是好事,如果年羹堯能夠收斂自己的鋒芒,謙虛謹慎的為官、做事,那這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平台,他可以建功立業。

說是壞事,年羹堯年紀太輕就位列封疆,就應了古人的的一句老話“少年得志人生大不幸”。年羹堯少年得志,春風得意馬蹄疾,有點忘乎是以了。是以,這個在官宦人家長大的年輕人,在思想上更加奔放,在作風上更加放縱,但是還沒有造成什麼大的危害。

相反,他到任以後做了一些好事,帶頭拒收節禮,使四川官場的風氣為之一新。他的起點很高,勢頭很好,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他也許會成為一個好官。但是他沒有堅持住。

四川發生叛亂,年羹堯派遣遊擊予以剿滅。在康熙末期,年羹堯屢次出戰,為平定噶爾丹叛亂做出了很大貢獻,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獲得了很多賞賜,官位更加高升,成了陝甘總督。

這時候的年羹堯,似乎更加的自信了,但是他這種自信是把權力當成了能力,手中的權力是清王朝賜予的,他的能力和權力結合之後,建立了功業,但是他錯誤地認為這是他自己的功勞,在陝甘總督的位置上就開始結黨營私,為日後招來了殺身之禍。

他是個在封建大官僚家庭長大的人,從小就嬌生慣養,養成了嬌橫跋扈的性格,再加上科舉成名早,仕途平順,年紀輕輕就平步青雲了,進一步的助長了他的跋扈作風,他看不起身邊的人。

雍正繼位以後,對這個年羹堯更是寵愛有加,年羹堯受命平定青海的羅蔔藏丹津叛亂,使雍正十分高興,竟然不顧君臣禮法稱年羹堯是自己的“恩人”,朝廷的很多事情雍正都和年羹堯商量,并且積極聽取他的意見,使得年羹堯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極大的決策影響力。

揭秘雍正王朝: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為何故意輸?有何寓意?

這進一步助長了年羹堯的驕縱作風,暗中也得罪了很多朝廷大臣。年羹堯卻并不收斂,反而恃寵而驕,加大對各級官僚的傾軋,借此斂财,擴大自己的小集團。

不知不覺年羹堯就占到了朝廷所有大臣的對立面,他的權威已經讓所有大臣感到了威脅,在人事任免上的巨大影響力,讓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恨他。他自己的行為也不檢點,一方面彈劾别人,一方面大肆收受賄賂。這些情況肯定是被别人掌握的,于是這些就成為了他罪證的一部分。

造成年羹堯和雍正反目的直接原因是一些傳言,傳言說皇帝賞賜平叛軍隊是聽了年羹堯的意見,還說處置阿靈阿也是聽了年羹堯的意見。這些傳言能傳到雍正耳朵裡雍正很不舒服,這些傳言肯定不是一般人傳的,都是朝中大臣的手段。最終年羹堯的狂妄引來了雍正的報複,年羹堯被賜死于于獄中。

揭秘雍正王朝:年羹堯臨死前和牧童下棋,為何故意輸?有何寓意?

雍正王朝中年羹堯和小孩下棋,故意輸一盤,是為了提醒大家,性格傲岸的年羹堯終于明白了,人生在世就是一局棋,不必過于計較得失,該裝傻的時候裝個傻,無關宏旨,豈不聞“不癡不聾當不得大家翁”,年羹堯太精明,太計較了是以沒有善終,等明白過來也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