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汽高端純電項目“沖刺”:智己汽車加快量産傳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彭蘇平 上海報道

在即将過去的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近兩年剛剛起步的新興品牌也紛紛加快了量産步伐。

12月26日,智己L7首批200台Beta體驗版下線傳遞。按照計劃,未來幾個月,這200台車會在全國9個城市進行真實場景的資料采集,智己汽車将以此優化車輛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方面的功能。

智己汽車将這一過程形容為“資料煲機”。經過“資料煲機”的逐層疊代,明年2月底,智己L7的試駕車會陸續進入線下門店,3月初,意向使用者便可以開啟大規模的實車試駕,并進行“大定”。

智己是上汽集團孵化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品牌,如同極氪之于吉利、岚圖之于東風、極狐之于北汽,其營運主體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阿裡巴巴集團和張江高科共同出資,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而智己汽車的前身——上汽集團“L”項目,早在2020年3月便已啟動,以那時開始算起,從立項到首車傳遞,智己隻用了22個月。

智能電動浪潮的加速到來讓智己汽車這樣的“新生代”全力以赴。

“去年立項的時候我們預測,整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會有一個長足、快速的發展,作為上汽集團轉型的載體,智己汽車必須快速加快産品研發,快速占領市場,快速建立一個新的高端品牌形象。但是,當時的我們都沒有預測到,現在的市場演進已經到了這樣一種程度。”日前,在智己L7 Bata體驗版傳遞前夕,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以超出市場預期的速度加快滲透。資料顯示,2021年前8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連續環比提升,在經過9月、10月的小幅下滑後,11月重返17.8%的高位,而2020年這一數字尚不過5.8%。

新能源汽車加快滲透的背後,國内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攻城略地”,高端市場的競争空前激烈。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頭部造車新勢力,已跻身新能源汽車廠商銷量排行榜前十(今年前11個月的銷量),與此同時,極狐、岚圖、極氪等同屬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先後開啟了批量傳遞,而在未來進入市場的名單上,阿維塔、沙龍以及華為深度賦能的AITO等同樣“虎視眈眈”——對于任何一個玩家來說,抓住目前的視窗期都至關重要。

上汽高端純電項目“沖刺”:智己汽車加快量産傳遞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

22個月完成首批車型傳遞

此次200台智己L7 Beta體驗版,已經是相對成熟的車型,“完全符合在公開道路上駕駛的法律法規要求”。劉濤介紹,新車底盤的性能已經接近比較完整的狀态,隻是智艙、智駕等方面還有最後一小部分在疊代中。

除了智己L7 Beta體驗版下線之外,智己還完成了整個産品布局的規劃,包括2條産品線6款車型:T(Tech)線 和 A(Art)線。其中T線有4款産品,包括已經釋出的L7和LS7,另外2款已經完成了造型當機;A線是基于智能電動車下一步發展的新思考所研發的車型,第一款車就是此次廣州車展上釋出的量産概念車AIRO,第二款車也在預研之中。

在過去的22個月中,智己汽車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劉濤表示,“多新并舉”是這個項目巨大的挑戰,它是一個“平台+三電+軟體+動力”的合成開發——三電系統、全新域融合中央計算數字架構、SOA原子化軟體架構、智能駕駛系統、汽車造型、内飾升降屏等等都是首次使用,絕不是簡單的車型煥新。

總結來看,智己L7的開發核心難點在于四大全新的産品架構:iO原點高端純電架構,提供四輪轉向和四輪驅動;全新一代域融合中央計算數字架構,支援整車深度OTA,重新整理座艙體驗;SOA軟體架構,從底層打破各功能之間的界限;IM AD智能駕駛系統,專注未來的智能駕駛體驗。

200台體驗版車型下線,智己汽車已經初步完成了這些技術的開發與融合。據劉濤介紹,智己之是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向軟體行業學習了“靈活開發”的邏輯和理念,并在車載智能領域進行了創新性的實踐。

“靈活開發”的要義在于,“邊設計、邊開發、邊內建、邊疊代”,可以顯著壓縮開發周期。此外,智己還聯合了斑馬、零束、延峰等産業鍊上的公司,采用多輪“攻堅會戰”的形式逐一克服困難,提升開發品質和效率。

據稱,在過去一個月裡,智己L7軟體共疊代了88個版本,每3天完成一版智駕功能軟體疊代,使用者觸點“IM智己”APP,實作了常态化2周1疊代的更新頻率。

智己背靠上汽和阿裡,也是首款車型能夠快速研發下線的重要原因。劉濤坦言,很多技術是上汽在前面幾年進行了重度的連續投入。例如,智己L7所用的iO原點架構,是2015年左右上汽“Project X”項目所創造的底盤的胚子,整車架構方面,上汽2016年就開始研發,而智能駕駛的方案,包括所用的晶片的技術方案,同樣也是很早就開發了。

阿裡也在智能化方面給予了智己助力。在基于資料驅動的算力提升、智能場景的疊代等方面,阿裡有着顯而易見的優勢,“阿裡的雲計算、雲超算全球第一,它擁有超過150萬台伺服器和2800個節點,此外阿裡雲在大規模資料并發、雲計算、通訊、安全、網絡與低延時方面,在全球的排名都非常靠前。”劉濤表示,“這些是智己和阿裡進行底層技術合作最核心的出發點。”

上汽高端純電項目“沖刺”:智己汽車加快量産傳遞

智己L7

正式量産前還要進一步積累資料

“完全符合在公開道路上駕駛的法律法規要求”,意味着智己L7 Beta體驗版已經可以量産傳遞。但智己并未在這個時間節點開始量産,而是讓率先下線的200台車先在地面上跑起來,進行量産前最後一輪資料收集和功能疊代。

據智己方面介紹,這些車型傳遞給系統測試使用者後,将啟動覆寫全國9座城市的“巡遊”,開啟真實環境中“資料驅動全旅程優化”的過程。“巡遊”将以上海作為首站,覆寫外灘、陸家嘴等都市商圈熱門路線。

智己L7具體将優化哪些功能?據介紹,通過9大都市真實使用場景的資料驗證,智己将精調使用者觸點和産品軟體系統的智能化性能;同時對産品的感覺系統、域控制器軟體、人機互動等進行量産車高負荷使用場景的最優标定。

實際上,在過去一年多的開發過程中,智己已經在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蘇州五座城市完成了智能駕駛功能的實測,但智己汽車追求“最像人”的智能駕駛體驗,這些測試還不太夠。

“智己在上海的智能駕駛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了算法的疊代和資料的訓練,我們征戰了上海的鬧市區、成都的快速路、蘇杭的晚高峰、廣州的夜間智能駕駛。”劉濤解釋,接下來智己還将在更多城市采集實際使用路況,一方面測算實驗室的算法是否精準,另外一方面,也給資料工廠、資料引擎提供最真實的資料,讓智己的智能駕駛算法越來越好,越來越接近人駕駛的感覺。

實際上,智己在成立之初便對外強調了“使用者共創”的理念,具體來說,使用者在使用汽車過程中産生的資料,将經過人工智能的自動化深度學習,直接推動産品、服務以及品牌的進化與疊代——彼時還有質疑稱,對于一個剛剛成立的新品牌來說,第一款産品如何在沒有使用者的情況下積累資料?現在來看,智己已經給出了它的解題思路。

在智己的團隊看來,這種方式也對傳統的汽車開發流程進行了革新——在DV(設計驗證)、PV(産品驗證)等嚴格的品質驗證流程基礎之上,智己首創了DFV(Data Feed Validation 真實場景資料驗證)全新環節,不斷驗證、打磨使用者體驗,“這一全新範式重新定義了智能車開發流程的新标準,它将用真實場景資料這把‘金鑰匙’,嚴謹驗證深度智能車的智能化性能,帶來更高品質的使用者傳遞體驗。這就是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在開發過程中的核心差異點。”智己汽車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