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我們都知道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很多男子娶妻的目的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延綿子嗣,在民國那個時期,雖然新思想已經湧進,但封建思想依舊存在,有一句話說寒門再難出弟子,因為父母和家庭條件無法使得他們獲得更好地教育,基本上長大以後很難有成就。如果家裡條件好一點,那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會好很多,眼界也會更寬廣一點,自然成就也就不同。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寒門出文豪的例子,胡适的母親并沒有讀過書,17嫁了人,23歲就守了寡,這樣的條件卻能将他培養的如此優秀,這其中的故事,我們就來講講。母親名叫馮順弟,家裡條件不好,父親還曾經當過俘虜,母親隻是一個普通的婦女。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當初家裡人希望能有個男孩兒,于是就給她取了這個名字,希望接下來的孩子能夠如願,沒想到果然她有了一個弟弟。小的時候父親沒什麼能耐,隻能去挑石頭賺錢,在她17歲的時候,有人相中她前來提親,但是對方卻是一個47歲的老頭,名叫胡傳,在這之前有過兩任妻子,其實一開始她的父母是不同意嫁過去的,覺得對方年紀太大,但是馮順弟卻一口答應。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她覺得對方的條件一定不會很差,彩禮肯定不少,這樣父母也不用太過于勞累。當時嫁到胡家沒多久就為丈夫誕下了個兒子,取名胡适,胡适4歲那年,丈夫就去世了,這一年馮順弟也年僅23歲而已。這下生活的重擔全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兩個繼子對她非常不好,家裡人心情不好也往她身上撒氣,但是她卻都忍了下來,有時候實在難過會大哭一場。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在母親的教導下,胡适也學會了寬容和體諒,脾氣也随了母親格外的好,每次天亮的時候她就會讓胡适總結昨天有沒有做錯什麼或者說錯什麼,并讓他以後不再犯,總結完之後才讓他去學堂。雖然家境不好,但是母親對于學業方面的從來都不會吝啬,也不需要他做家務,隻管讀書和寫字就好。

17歲嫁人,23歲守寡,從未讀過書卻将兒子培養成一代文豪

12歲的時候,他離開家去了上海讀書,母親十分高興,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努力學習去了美國留學,回國後在北大擔任老師,可惜的是在他結婚後的第二年母親就去世了。不得不說馮順弟這一生雖然出身貧苦,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也正因如此才能教育出胡适這樣的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