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我们都知道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很多男子娶妻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绵子嗣,在民国那个时期,虽然新思想已经涌进,但封建思想依旧存在,有一句话说寒门再难出弟子,因为父母和家庭条件无法使得他们获得更好地教育,基本上长大以后很难有成就。如果家里条件好一点,那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会好很多,眼界也会更宽广一点,自然成就也就不同。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寒门出文豪的例子,胡适的母亲并没有读过书,17嫁了人,23岁就守了寡,这样的条件却能将他培养的如此优秀,这其中的故事,我们就来讲讲。母亲名叫冯顺弟,家里条件不好,父亲还曾经当过俘虏,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妇女。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当初家里人希望能有个男孩儿,于是就给她取了这个名字,希望接下来的孩子能够如愿,没想到果然她有了一个弟弟。小的时候父亲没什么能耐,只能去挑石头赚钱,在她17岁的时候,有人相中她前来提亲,但是对方却是一个47岁的老头,名叫胡传,在这之前有过两任妻子,其实一开始她的父母是不同意嫁过去的,觉得对方年纪太大,但是冯顺弟却一口答应。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她觉得对方的条件一定不会很差,彩礼肯定不少,这样父母也不用太过于劳累。当时嫁到胡家没多久就为丈夫诞下了个儿子,取名胡适,胡适4岁那年,丈夫就去世了,这一年冯顺弟也年仅23岁而已。这下生活的重担全部都落在了她的身上,两个继子对她非常不好,家里人心情不好也往她身上撒气,但是她却都忍了下来,有时候实在难过会大哭一场。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在母亲的教导下,胡适也学会了宽容和体谅,脾气也随了母亲格外的好,每次天亮的时候她就会让胡适总结昨天有没有做错什么或者说错什么,并让他以后不再犯,总结完之后才让他去学堂。虽然家境不好,但是母亲对于学业方面的从来都不会吝啬,也不需要他做家务,只管读书和写字就好。

17岁嫁人,23岁守寡,从未读过书却将儿子培养成一代文豪

12岁的时候,他离开家去了上海读书,母亲十分高兴,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努力学习去了美国留学,回国后在北大担任老师,可惜的是在他结婚后的第二年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说冯顺弟这一生虽然出身贫苦,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也正因如此才能教育出胡适这样的孩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