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彩陶的發展史你清楚嗎?

有人說,讀懂中國就必須讀懂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文化就必須先觸摸中國彩陶。而世界彩陶之鄉在中國,中國彩陶之鄉在甘肅。甘肅省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以來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彩陶,它經大地灣、仰韶、馬家窯、齊家、四壩、辛店、沙井等文化,一直延續了5000多年,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彩陶發展史。特别是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達到了彩陶藝術的巅峰,代表着中國彩陶藝術燦爛輝煌的成就。

甘肅彩陶的發展史你清楚嗎?

我們分階段講述一下甘肅彩陶的各個發展階段和其特點:第一階段,大地灣文化階段,約公元前8000-5000年這個時期中華文明處于新石器早期階段,大地灣先民開始使用一些陶器,目前在大地灣遺址出土的三足缽等200多件彩陶,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時間最早的一批彩陶。大地灣彩陶的特點是:大地灣彩陶上出現了早期的刻畫符号,有10多種,有類似水波紋狀的;有類似植物生長的,還有以直線和曲線相交的形紋等,陶器口沿上多繪有紅色寬彩帶,是中國最原始的彩繪圖案。

甘肅彩陶的發展史你清楚嗎?

大地灣文化彩陶

第二階段,仰韶文化階段,約公元前5000-3000年仰韶文化是中國文明的一個重要階段,它以黃河中遊為中心,南達湖北,北抵内蒙,是黃河流域影響最大的一種原始文化,它縱橫兩千裡,綿延數千年,從世界範圍内來說,也是首屈一指的,被中外考古界譽為“文化聖地”。仰韶文化按照時間的延續,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其彩陶文化特點亦有不同。早期的彩陶主要特點是:以細泥夾砂紅陶為主,器型以圓底、平底為多,少量尖底紋飾以繩紋居多,還有線紋、弦紋等。中期彩陶的主要特點是:平底陶器取代了圓底器,飾彩陶器多為紅陶,器類主要集中在盤、缽、碗等飲食器類上;彩陶線條從早期的直線為主改為弧線,最常見的基本紋飾是變化多端的弧形三角紋和回勾連紋。晚期彩陶的主要特點:圖案比中期增多,裝飾技法更為多樣,色彩更為豐富,有黑紅白三彩,黑彩居多;構圖元素豐富,最常見的紋飾由弧邊三角紋、圓圈紋、網格紋及豆莢紋共同構成連續的組合圖案,還有獨具特色的鲵魚、蛙、犬等象生性圖案。内壁繪彩開始出現,該階段的彩陶許多因素被稍後的馬家窯文化繼承和發展,成為鼎盛時期彩陶馬家窯文化的源頭。

甘肅彩陶的發展史你清楚嗎?

仰韶文化各時期彩陶

第三階段,馬家窯文化階段,約公元前3000-2000年馬家窯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肅的繼承和發展,故又名甘肅仰韶文化,本質上屬于仰韶晚期文化的延續。但是此時的彩陶,在繼承仰韶廟底溝文化彩陶的基礎上,表現更為精細,形成了絢麗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比仰韶文化有進一步的發展,藝術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馬家窯文化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陶器大多以泥條盤築法成型,陶質呈橙黃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細膩,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一般分為馬家窯、半山和馬廠三個類型,分别代表三個發展時期馬家窯類型彩陶。在馬家窯文化最為精美,馬家窯彩陶文化的主要特點有:1、陶器形制比以前豐富,主要有盆、缽,罐、甕、壺、盂、碗、豆、瓶、杯等。2、陶器彩繪以黑色為主,盆、缽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繪,少數瓶、壺通體彩繪。3、紋飾有幾何紋、人物紋和動物紋,以幾何紋居多,紋樣為波浪紋、旋渦紋或垂幛紋.紋飾線條生動流利,裝飾圖案構成繁密,變化豐富有序。第四階段,金石并用階段,約公元前2000-300年馬家窯文化晚期也到了新石器文化晚期階段,銅器開始制造,中華文明随着人類文明的步伐,步入到銅石并用的階段,而後走入了青銅文明。甘肅省的彩陶文化也随着曆史的步伐而前進,現在發現的四壩、辛店、寺窪、沙井等文化形式,就是處于這一階段的主要文化形式。此階段的雖然已經開始使用金屬器械(主要是紅銅),但是因為科學技術水準不高,冶煉水準的限制,大量的陶器還在使用,其主要特點有:1,陶器以黃色陶器為主,器物造型以平地器為主,三足器和圈足器較少。2,大量陶器是素面的,也有少量彩陶,繪以菱形、網格、三角、水波、和蝶形花紋,線條簡化而流暢。3,陶質都較粗糙。日用器較多,裝飾器較少。

甘肅彩陶的發展史你清楚嗎?

金石并用階段彩陶

從上面特點可以看出,金石時期的陶器較馬家窯彩陶有了明顯的退化。處于春秋時期的沙井文化,是中國最晚含有彩陶的文化,是彩陶文化的回光返照。

來源:河西走廊F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