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宋諸帝:一對難兄難弟-劉義符與劉義隆

(悲慘的皇帝0408)

隻有檀道濟一則不是主謀,二則與謝晦一樣手握兵權出鎮于外,劉義隆不想擴大打擊面,指令他一起出征謝晦,暫時逃脫了災禍——多活了十年。檀道濟為宋初名将,這十年間又屢立戰功,其身邊的心腹将領也都身經百戰,他的八個兒子個個都有才氣。皇帝劉義隆由于經常生病,就讓弟弟彭城王劉義康入朝輔政。元嘉十二年(公元436年),劉義隆病勢轉重,劉義康怕皇帝哥哥死後沒人能夠控制檀道濟,就請求将檀道濟召回京城朝見。檀道濟在建康住了一個多月,劉義隆的病情有所好轉,就讓檀道濟回自己的任所。第二年春天,檀道濟已經上了船,劉義隆忽然又病情加重,就急忙召檀道濟上岸,說是要設宴替他餞行。檀道濟一上岸就被逮捕了,使者捧着皇帝的聖旨宣布他的罪行:

“檀道濟階緣時幸,荷恩在昔,寵靈優渥,莫與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萬分,乃空懷疑貳,履霜日久。元嘉以來,猜阻滋結,不義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聽,彰于遐迩。謝靈運志兇辭醜,不臣顯著,納受邪說,每相容隐。又潛散金貨,招誘剽猾,逋逃必至,實繁彌廣,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鎮軍将軍仲德往年入朝,屢陳此迹。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嶽,彌縫容養,庶或能革。而長惡不悛,兇慝遂遘,因朕寝疾,規肆禍心。前南蠻行參軍龐延祖具悉奸狀,密以啟聞。夫君親無将,刑茲罔赦。況罪釁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肅正刑書。事止元惡,餘無所問。”(《宋書·檀道濟傳》)

劉義隆的這道聖旨二百多言,都是些大得吓人、玄而又玄的罪名,如“空懷疑貳”、“猜阻滋結”,如“不義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如“潛散金貨,招誘剽猾”,如“長惡不悛”、“規肆禍心”等等,卻沒有一條真正拿得實的罪證。勉強有點實際内容的是“謝靈運志兇辭醜,不臣顯著,納受邪說,每相容隐”句,大意是謝靈運這個人心志歹毒,言辭惡劣,不守臣道已經十分明顯,檀道濟卻接受他的邪說,常常為他包藏掩蓋。臨川内史謝靈運是東晉名臣謝玄之孫、著名的山水詩人,已因“謀反”罪于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被殺。

劉宋諸帝:一對難兄難弟-劉義符與劉義隆

檀道濟(?-436年4月9日)

别說謝靈運的所謂“謀反”根本就是一樁冤案,即便證據确鑿,檀道濟的“納受邪說,每相容隐”也很難坐實,更何況謝靈運已于三年之前“伏誅”,倘若檀道濟确有同謀之惡,三年之前就該“明正典刑”了,為什麼還要遷延到三年之後?據說檀道濟被捕時由于憤怒而“目光如炬”,脫下頭巾摔在地上,恨恨地說:“乃壞汝萬裡長城!”(《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三)果然,北魏的君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高興地慶賀說:“檀道濟已死,東吳再也沒有值得我們忌憚的人了!”如此看來,檀道濟确實堪稱劉宋王朝的“萬裡長城”,陸遊《書憤》詩中“塞上長城空自許”,用的就是這個典故。檀道濟有兩員心腹愛将薛彤與高進之,由于作戰勇猛,被人們比作關羽與張飛,也同時被殺;而檀道濟的八個兒子更是被殺得一個不剩。劉義隆總算留下了檀道濟的一個孫子檀孺——沒有斬盡殺絕、滅掉“謀反者”的三族或九族,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