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人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半信半疑,直接拿出手槍就開了槍

曆史睡了,時間醒着;世界睡了,你們醒着。 ——洛夫

不管一個朝代在輝煌之時如何有威勢,即将敗落之時的它都會四分五裂,多地爆發農民運動,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也不例外。清朝末年,在慈禧太後的統治之下清政府變得腐敗無能,此時的大清朝也面臨着諸多西洋國家的侵略,可謂是内憂外患。就在這個政治局勢不安甯的時候義和團運動爆發了,他們打着“扶清滅洋”的口号肆無忌憚的殺害尚在中國的洋人。

這個人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半信半疑,直接拿出手槍就開了槍

義和團運動在意義上屬于農民運動,但他們的戰鬥力可是杠杠的,短時間之内就殺害了許多在華的洋人。義和團雖然沒有得到朝廷的正面支援,但他們那一番“刀槍不入”的言論震懾了許多的洋人。按道理說義和團殺洋人正符合清朝統治者的心思,但是他們在短時期内殺了太多的洋人,這樣的行為使清政府陷入洋人的威脅之中。洋人告訴清朝統治者讓他們立刻鎮壓義和團運動,否則就正式對清政府用兵。慈禧受到了洋人的威脅,她不想祖宗百年基業毀在自己手裡,于是她不得不派人去鎮壓義和團運動,而這個臨危受命的人就是袁世凱。

這個人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半信半疑,直接拿出手槍就開了槍

當時義和團頻頻活動于山東以及河北地區,而相比較而言山東的義和團勢力更加強勁,是以袁世凱首先到了山東。袁世凱到了山東之後并沒有直接帶軍攻打他們,而是不慌不忙的準備先摸摸他們的實情,看他們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于是一日袁世凱請幾個義和團之中的頭目到飯店吃飯,飯桌上袁世凱時不時的套套那幾個首領的話,幾番詢問之後袁世凱更是直截了當的問他們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

這個人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半信半疑,直接拿出手槍就開了槍

被問到的那個首領堅信自己有神靈護體,必定是刀槍不入,他還給袁世凱表演了一些障眼法來展示自己的本領。袁世凱看這首領表演也是看的将信将疑,他還是不相信此人能夠刀槍不入,于是他直接拿出槍向那個正在表演的首領打去。果不其然,那個被打的首領一槍斃命,其他的人也是被下破了膽子。

這個人吹噓自己刀槍不入,袁世凱半信半疑,直接拿出手槍就開了槍

說到底還是這次運動沒有得到朝廷的支援,并且運動中的那些士兵大多數是沒有文化的農民,沒有經過正式的訓練,一旦和正規軍隊打起來就必輸無疑。是以這些義和團裡的人後來因為害怕袁世凱的勢力而紛紛撤去,不過此次義和團運動還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這次運動可謂是粉碎了帝國主義在短時期内瓜分中國的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給封建末代的中國留下了一個稍稍喘氣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