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八騎,隋唐時期由靖邊侯羅藝上司的精英騎兵部隊,相傳他們由十八個人組成,成員都經過嚴格篩選,這些人多為戰争中的孤兒,從小接受羅藝嚴格的軍事技能訓練,逐漸形成了一支具備超強戰力的鐵血組織。
他們身着寒衣,腰佩彎刀,臉帶面罩,頭蒙黑巾,隻露雙眼,外身還披着黑色長披風,腳踏胡人馬靴,馬靴配有匕首,衆人背負大弓,每人負箭十八隻,同時都配有清一色的圓月彎刀。當邊關告急時,秘密活動于大漠,執行特殊使命。

突厥曾經入侵羅藝統治的北部邊疆殺掠,羅藝率“燕雲十八騎”偷襲,将突厥打得大敗,斬殺突厥數千人;在突厥退兵途中,羅藝以燕雲十八騎為先鋒,數千騎兵跟進,再次大敗突厥,斬殺敵軍三千多人,燕雲十八騎孤身深入大漠草原,一直追殺到突厥的駐地,将突厥遼部幾萬男女老少全部殺死,而燕雲十八騎無一傷亡,從此 “燕雲十八騎”威名大振,突厥再不敢入侵邊關半步。
隋唐小說中描述,燕雲十八騎,快如風、烈如火、所到之處,寸草不留。強弓彎刀,善騎善射,以一敵百,未嘗一敗。他們以号角為令,隻聽命于其主人羅藝。燕雲十八騎是一隻非常恐怖的王牌殺手部隊,每次燕雲十八騎出現時,都将帶來一次慘絕人寰的大殺戮。
地方史料對“燕雲十八騎”多有描述,這隻騎兵部隊,常被羅藝派到邊關執行特殊軍事任務,縱橫大漠、保護邊疆。令人遺憾的是,在正史中卻鮮有提及,也許是這支部隊過于殘忍,也許是政治方面的原因,也許是這支部隊根本不存在,但是既然有這樣的描述,說明曆史上确實有“燕雲十八騎”這支部隊的原型出現過。
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底(619)羅藝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羅藝與唐朝軍隊一起鎮壓劉黑闼義軍,多次與劉黑闼部将高雅賢(蘇定方養父)、蘇定方(後來唐朝的開邊名将)交戰,互有勝負,在唐軍統帥李神通被打得大敗的那次,羅藝也被打得大敗,全軍覆沒,他的左膀右臂薛萬徹、薛萬均都被擒,羅藝單騎逃回,從此以後多年,史上再無燕雲十八騎的記錄。
小說《隋唐演義》中“燕雲十八騎”在羅藝死後,由羅成将其解散。這點不合史實,因為羅成(羅士信)死得比羅藝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