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前段時間,印度交通部長喊話馬斯克,讓特斯拉來印度建廠。馬斯克一聽吓壞了,趕忙拒絕,唯恐避之不及。原因很簡單,富士康已經踩過一次雷了,他可不想再去送人頭了。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據印媒報道,12月30日,由于勞工抗議,印度富士康工廠再次停工。此前,數百名勞工因食物中毒就醫,随即爆發了大規模抗議,共有1000多名勞工參加。

有人說食物不衛生,有人說宿舍不合格,眼看着這事越鬧越大,富士康隻能宣布停工,并承諾對勞工的食宿條件進行改善。據當地官員透露,這家工廠原計劃1月3日恢複生産,現在又往後推了三天。

在大廠搬過磚的都知道,停工三天會帶來多大的損失。不過,郭台銘估計已經習慣了,畢竟也不是第一次被坑了。衆所周知,富士康去印度建廠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用人成本,擷取更多利益。來了以後才知道,不倒貼就是萬幸了,哪還敢奢望賺錢啊。

首先,印度的基建太落後了,零部件運輸花費的時間,是在中國大陸的兩三倍,嚴重影響生産效率。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更要命的是,印度勞工的素質極差,遲到礦工是常有的事。會幹的活就磨洋工,不懂的技術更是懶得學習,整天在富士康混吃等死。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富士康無奈停工,蘋果手機的出貨量直接下降了一半。

另一家蘋果代工廠緯創也沒好到哪去。去年12月,緯創的印度勞工沒有拿到入職時約定好的工資,一氣之下把工廠給砸了。趁着現場一片混亂,示威者開始“零元購”,順走了生産線上的幾千部蘋果手機。

時間點選的也不錯,剛好是在聖誕前夕的生産旺季。最終,緯創工廠不得不停工兩周,一共造成了43.7億盧比(約合人民币3.8億元)的損失。

這些年,西方世界為了瓦解中國在世界産業鍊中的核心位置,一直在謀求将富士康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轉移到印度、越南,但每一次,總會鬧出各種各樣的幺蛾子。他們低估了中國為了坐到這個位置付出的努力,更低估了印度這個神奇的,第二産業一直發展不起來的國家,存在的先天性問題。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比如說,西方世界很少接觸到的,印度人的懶惰,在他們的世界裡,印度的碼農、IT業高管都是出了名的勤奮,于是這些資本就認為,印度人想必也和中國人一樣,勤勞勇敢善良吧?

但如果和印度人打過交道就會發現,他們真是懶到極緻,這一點英國人深有體會。早在殖民時期,英國人就發現了印度人的懶惰,認為他們消極狡猾,像個陀螺一樣,不抽就不會轉,交代下去的工作也總是敷衍了事。

剛開始,英國人以為是天氣太熱了,印度人懶得動彈。有學者深入研究後發現,很有可能是因為熱帶地區的生存壓力小,根本不需要培養勤勞的美德。

在中國,春耕秋收四季分明,如果不踩點種地就會餓死。但印度就不同了,熱帶氣候相當于天然的大棚,随時可以播種,作物的生長速度也很快,左右餓不死。這也是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沒有時間觀念的曆史原因。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一個高素質的勞工,至少要具備兩點:認真勤勞的工作态度,接受過中等教育。前一個印度人肯定是沒戲了,我們來看看印度的教育狀況。

印度雖然提出了十年義務教育的目标,但實際上,絕大多數低種姓和農村兒童沒學上,四、五年級的入學率不到60%,五到八年級的辍學率高達50%。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更低,低于50%的印度女性不識字。

很明顯,印度勞工兩樣都不占,既不認真工作,又不服從管教。關鍵是,他們還以體力勞動為恥,這是種姓制度的副産物,或者說,種姓的本質就是職業。

最高等級的婆羅門,負責撰寫經典,是腦力勞動者;第二級的刹帝利,也幹腦力活,不過他們得上戰場打仗;第三級的吠舍,大多是商人和手工業者,腦力體力都幹;第四級的首陀羅和等級之外的賤民,一般都是純粹的體力勞動者。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印度教教義認為,體力勞動是“不潔”的,隻要你幹點體力活,純潔性就被污染了。據說在傳統社會,那些富裕的婆羅門家庭,連拉屎擦屁股都要别人伺候。

由于種姓是不可改變的,從一出生就注定了你是什麼種姓,是以很多低種姓印度人徹底躺平了,反正不管怎麼努力也沒法實作階級跨越,幹脆舒舒服服地過日子,隻要餓不死就行,沒人願意苦哈哈地搬磚。

這也是印度貧窮的根本原因,我們常說“勤勞緻富”,懶導緻窮,越窮越懶,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西方總想把印度打造成下一個“世界工廠”,但這是要用千千萬萬勞工的血汗來換的,不是像印度人這樣,沒學會走就開始跑,制造業還沒做好,就率先發展服務業和軟體外包了,最後啥也不是。

造成印度勞工懶散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被勞工法保護的太好了。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印度的勞工法十分奇葩,對大公司格外不友好。隻要規模達到一百人以上,必須要在政府同意的情況下才能解雇勞工。一般情況下,政府是不會同意的,這些人可是白花花的選票啊。

有人說,那我不在印度開公司了,關門走人總可以了吧?不好意思,這也得政府同意,要想繞開他們,隻有一個辦法,讓公司破産。

這些法律法規,表面上看是在保護勞工權益,實際上卻成了中型企業的絆腳石,變相限制企業發展的,導緻印度企業兩極分化:一種是家大業大的行業巨頭,能夠利用自己的議價優勢,抵消勞動法帶來的損失;另一種就是沒有牌照的小作坊,根本達不到勞動法的執行條件,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

而勞工們拿到了“鐵飯碗”,不用擔心被解雇,自然就過上了摸魚度日的養老生活。2019年,莫迪曾對勞工法進行改革,廢除了12部勞工法,引入競争機制,大力推動私有化,引起了勞工們的強烈反對,組織了好幾次罷工,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富士康再次停工,特斯拉落荒而逃,印度靠一個懶字,吓退美國資本

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隻要全社會都有改革的決心,這些都不是事。新中國剛成立那會,我們的起點還沒印度高呢,但是上司人頂住壓力,成功地完成了土改和工業化,這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反觀印度,缺乏踏實肯幹的開拓精神,又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卻想和中國一樣享受“人口紅利”,簡直是癡人說夢。畢竟,有些事,不是想想就能成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