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在梧桐
圖:大俗攝影
在我們村,堂叔家以前是個殷實的人家,和嬸子結婚後不久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為孫義。那段時間裡他們全家都很高興,爺爺奶奶更是把孫子寵上了天。
有一天,堂奶奶聽說隔壁村子裡的老蔡頭給人算八字很準,于是好奇心讓她也很想知道自個孫子以後的運勢會如何,是以找了個空閑時間拉上孫子就直奔人家裡去了。

等到了那邊,堂奶奶就急切地把孫子的生辰八字報給了老蔡頭,而孫義則在門口,看到鄰居家孩子手裡拿着的玩具槍很炫酷,就立馬上手搶。人家孩子不樂意了,于是雙方就幹上架了,胖乎乎的堂哥孫義幹不過,就拿出了殺手锏,直接往地上一躺開始撒潑打滾鬧騰。
他的哭聲,讓本來就把大孫子當成眼珠子的堂奶奶炸了,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揪着那孩子的耳朵,沖到隔壁家裡就是一頓臭罵。
老蔡頭看到這架勢直搖頭,最後隻給了這樣一句批語:“少來富貴有餘,老來貧困自苦”,就把他們祖孫倆給打發走了。
回到家,所有人都對老蔡頭的這句話不以為然,堂叔更是對孫義說:“寶貝兒子不怕!爸爸媽媽給你攢多多的錢,不會讓你以後沒飯吃的。”畢竟他們還年輕有的是力氣,可以一直努力為家裡的心肝寶貝攢錢攢家業,這樣就不怕他以後的生活會窮苦了。
于是,堂哥從小到大過的是順風又順水。不想讀書了,父母就讓他待家裡天天玩遊戲,時間久了更不想出去工作,于是繼續在家裡被當寶一樣供着。
随着年齡的增長,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附近的人家都知道堂哥好吃懶做的性子,誰家都不願意讓閨女嫁給他。于是作為父母的堂叔堂嬸又安慰他,不是他的問題,是那些姑娘沒眼光。
就這麼過了幾年,堂哥都三十好幾了,孫家爺奶也已相繼過世了,臨走時為不能見到大孫子成家表示很遺憾。堂叔堂嬸想着早點能抱上孫子也開始着急了,最後不得不放低條件,幫兒子定下了一位外地姑娘,可是堂哥不滿意,因為那姑娘沒有他想象中的漂亮,但最終還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結了婚。
剛開始,新婚生活過的還不錯,倆人轉年就生了個女兒,因為不是孫子,堂叔堂嬸很不高興,總是話裡話外地擠兌兒媳,在孩子滿一歲後更是各種催生二胎。
堂嫂覺得很委屈,感覺自己在孫家就是個生育機器,而且相處的時間越久,她越發現孫義整個就是個“媽寶男”、“巨嬰”、“生活自理低能兒”,這讓她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于是在一個所有人都不經意的早上,堂嫂卷了家裡的存款,帶着孩子跑了。
堂叔堂嬸為此氣得差點卧床,而堂哥則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整日和一幫狐朋狗友吃喝玩樂,沒錢了就找父母要,不給就砸東西,對父母更是稍有不順就一通謾罵。
對于兒子為什麼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孫家父母把問題歸結到了落跑的兒媳身上,覺得就是因為她的出逃才使自己兒子受了刺激,不然自己兒子還是那個聽話乖順的孩子。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堂叔堂嬸也年邁了。一天,孫父在橫穿村頭大馬路時被一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給撞了,當場氣絕身亡,事故處理結果是堂哥家獲得了幾十萬的賠償。
這一筆天降巨款,沖淡了堂哥對父親離世的少許悲傷,在之後的日子裡他不顧母親的反對,執意在市裡買了一套小型商品房和一輛車子。然後又跟一個帶着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厮混在了一起,并帶她們正式入住了新房。
這一舉動把堂嬸給氣得追随堂叔而去了,至此以後,堂哥的生活過的更加肆意了,他用還剩下的錢做了點小生意,剛開始那幾年還真讓他積累了一些财富。
而他新搭上的寡婦,用了各種借口表明不再繼續要孩子了,堂哥也覺得多個孩子牽絆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而且他相信隻要自己對寡婦的兩個孩子好,以後他們也會孝順他的。是以他很滿足于現有的生活狀态。
隻是若幹年以後,堂哥他就為自己當初的這個想法,而悔恨交加了。
有一天,相伴多年的那個寡婦告訴她,她要去幫嫁去外地的女兒帶孩子,讓他自己好好待在家裡,等她回來。堂哥也想一起去,但是被寡婦借口女兒家裡住房太小,人多不便給擋了回來。
過了幾天,正當堂哥在家無所事事的時候,突然有幾個人找上門來,其中一位聲稱那間房子是他的,要求他兩天内搬走,不然就強制性搬離。同時出示了房屋買賣合同和房産證。
堂哥懵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前段時間,已經定居别處的寡婦,她兒子回來了幾次,偷偷把他的身份證和房産證及相關資料拿去,把房産偷偷地過戶到了他的名下,然後又通過中介把房子賣出去了,現在是人家買家上門趕人來了。
了解了真相的堂哥,馬上打電話給寡婦的兒子,想詢問為什麼要這樣做?可是人家已經把他拉黑了,再打寡婦和寡婦的女兒電話,同樣都是沒有任何反應。堂哥頓時崩潰了,他千算萬算,自己用心對待的女人和養子養女,居然這樣回報他。
最後,堂哥隻能一身黯然地回到了老家,住進了父母遺留下來的舊房子裡,從此孤苦無依,過着低保戶的生活,正好應驗了當初老蔡頭的話。
其實,我想也不是老蔡頭當年算的有多準,隻是他善于觀察而已。他從堂奶奶對堂哥無底線的嬌慣,到他的整體衣着和形象,來判斷出堂哥在家裡時的生活情況,進而預判了孩子以後可能會經曆的人生挫折,隻能說這是過來人的一種經驗之談吧。
老話常講:慣子如殺子!如果家裡人對孩子一味的寵溺,就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主行動的能力,形成懶惰思維,進而造就了“巨嬰”及“啃老”的社會現象。
是以,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原則性和能力的意識和培養,因為如果今天的你,舍不得孩子吃苦,那麼以後就會有别的人讓他們吃更多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