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愛的教育就是未來

《小敏家》中最讓人心疼的孩子大概數金家駿了……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6歲時父母離婚。周迅飾演的母親劉小敏無力撫養他,獨走北京闖蕩,10年間很少回家看他。

爸爸又是個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人,還不斷在他面前控訴媽媽小敏的不是。

父親金波甚至做出在金家駿聯考前夕,藏起兒子的身份證讓兒子打工替父親還債的事來。

這樣的成長環境下,金家駿在外人看來很懂事,卻顯得有些不符合年齡的冷漠,其實是在隐藏自己内心的敏感和自卑。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可見在父母缺位的家庭中,孩子真的很受傷,但今天我們想說說一個更普遍的現象。

那就是對普通家庭的父母來說,是否就一定會培養出有勇氣的孩子,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勇氣,避免讓孩子陷入敏感和自卑中呢?

01 勇氣是什麼

其實勇氣并不是魯莽,而是對自己充分認識之後,仍然敢于挑戰的信心。

而很多時候有勇氣和沒有勇氣的人,在生活中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态。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人,對于一件本身就有難度的事情,有的人一定會表現出畏懼,覺得自己做不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自證預言”,其實就是人總是會證明自己是對的。

是以一旦有了“我不行,我不能夠“這樣的心态之後,在面對挑戰中的困難時,這些人就會不自覺的告訴自己,“你看吧,我說了我不行,我真的不行”。

但同樣的情況,也一定有人會發自内心的認為自己可以,也許兩人一開始能力、機遇都差不多,前者的路卻會越走越寬,面對困難時也更不容易放棄。

那麼面對事情的勇氣,和童年的經曆有什麼關系呢?

02 沒有勇氣的孩子,經曆了什麼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達達老師在《家庭教育共讀會》中分享過一個案例:

期末成績下來後,孩子考了98分,自己特别高興。

但沒想到把試卷給媽媽後,媽媽不僅沒表揚,還盯着錯的地方問孩子,“怎麼又差兩分,這兩分這麼難嗎?你稍微努力一點,稍微仔細看一下題不就能考上,你看隔壁家小海每次都考100……”,媽媽可能話都沒說完,孩子已經笑不出來了。

可能在父母自己看來,自己說的是事實,目的也是為了孩子更努力學習,不能因為一次考的好就驕傲自滿。

但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他會感覺非常的無力,會覺得自己永遠也達不到父母的标準,繼而可能失去面對困難的勇氣。

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其實這樣的時刻很多。

作為父母,我們是真的為孩子着急,特别是在小升初、中聯考這些關鍵時刻,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這種着急,到孩子眼中,可能卻是她無法達到的目标。

這讓我想到了,今年一位14歲女孩的悲劇。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你們心中的完美女兒太優秀,我達不到。而你們眼中美好的國小、輕松的預備,快樂的初一,排名前20的成績,我都是玩命抗下來的”。

“人生一趟,遇見你們我很榮幸,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你能想到,這是一位年僅14歲的女孩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最後的話嗎。

當時的她,該有多絕望啊。

看到這樣的悲劇,可能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真是脆弱,我們那個年代……”。

但其實,作為旁觀者,我們最多隻能看到結果,更多的是,你不知道孩子在這個狀态下已經忍受了多久。

我們那個年代是不脆弱,但也不得不承認我麼那時候的确沒有面臨孩子們這麼大的壓力。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就像達達老師說的:如果父母長期,隻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而沒有幫助孩子找到事情的正面價值,其實會讓孩子越來越相信自己是不行的。

而我不行,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魔咒。在這樣的打壓下,孩子會自然認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

而一個沒有自我價值的孩子,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他隻會想逃避,而不是去挑戰。

是以父母言語的打壓、打罵、對孩子感受的忽視、隻看結果卻忽略孩子的努力,對孩子來說其實都是一種“愛的傷害”。

而沒有勇氣的孩子,其實就是長期遭受這些的孩子,他在父母的不認可中,隻會越來越認為自己不行,不能夠,自己不配,自己沒有價值。

03 怎樣幫孩子找到勇氣

在達達老師的《家庭教育共讀會》中提供了幾個方法,如果作為父母,我們能夠去踐行的話,其實會慢慢讓孩子找到面對困難的勇氣。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第一點,好好說話

起碼要做到不傷害,不要去辱罵做人身攻擊。比如說還有什麼賄賂、恐吓、挖苦、随便許諾等等。

第二點,尊重、平等是交流的基礎

如果孩子覺得他永遠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那麼我們可以針對這個目标一起讨論。

很多時候當我們真正能夠靜下來,認真聆聽孩子的時候,很多問題,其實孩子自己就能夠找到答案。而父母要做的,其實隻是以過來人的角度去提供意見。

最終其實會讓孩子學會自己判斷,自己做決定,自己選擇,同時也自己去負責任。這其實就是讓他逐漸建立勇氣的一個過程。

《小敏家》金家駿,為什麼他明明有實力考清華,卻敏感又自卑

第三點,幫助孩子去喜歡自己

特别是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比如說他考差了,這個時候不是打罵的時候,而是給孩子支援,擁抱他,幫他一起度過難關的時候。

其實當結果已經出現之後,我們做什麼其實都于事無補。

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嚴厲,但結果出來之後其實更應該展現我們的包容,智慧,展現我們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這個過程也是我們幫他建立正确客觀的自我評價的時候,比起一次成績的的事,正确客觀的自我評價,其實對未來更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