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前言

中西文化之間的交彙,難免會發生一切碰撞,正如我們學到的政治知識,新的事物産生就會有舊事物的阻攔,尤其是思想的産生,必然會有一定的阻攔。

起因

總理衙門的設立,讓清政府的百姓意識到中國應該學習先進的西方文化,不應該以一種閉關鎖國的姿态出現在我們的國家。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總理衙門

結果

經曆過西方文化的洗禮,現如今的文人不再隻接受東方的傳統文化,洋務運動就此興起。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洋務運動代表

始末

1.奕䜣的先進思想

說到中國出名的學校,我們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清華和北大,他們不僅是中國頂尖的學校 之一,還有着悠久的曆史。

清朝經曆了二次的鴉片戰争以後,奕䜣發現中國和世界已經脫軌,而且能夠處理外交政務的人很少。曾經的中國一人強大,現如今很多西方國家都比得過中國,他們的語言,中國百姓也聽不懂。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英軍随軍畫師繪 1860年中國戰争

是以奕䜣首先準備上書請求建立總理衙門,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專門成立一個處理西方國家政務的部門。

随後奕䜣就發現,中國現在缺少的不僅僅是部門,還有人才。在經曆過鴉片戰争以後,奕䜣發現英國的槍支彈藥都十分的發達,反觀中國卻比較落後,奕䜣覺得中國不僅僅應該學曆史,還要學科學和數學等。

于是在公元1866年,恭親王奕䜣在總理衙門的部下開創了同文館,并且招收進士學習天文和算學。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奕䜣

2.慈禧的支援

但是清朝是封建的社會,他們依舊保持着自己天朝上國的思想,是以對于西方文化很多人都是保持着反對的意見。

不過慈禧卻很支援,因為他的權利也是奕䜣一手扶持起來的,而且慈禧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西方很多國家都支援慈禧,為此慈禧對于西方的文明并不是很排斥。

于是慈禧指令倭仁舉薦人才,可是倭仁可是最反對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因為在他的認知裡,西方是蠻夷學習之後很容易導緻中國覆滅。

不過奕䜣并沒有這樣放過倭仁,後來倭仁被調任到總理衙門處理政務,可總理衙門都是處理東西方對接的工作,倭仁可謂是一竅不通,對此倭仁并不同意去。

但是慈禧的指令不得不聽,身為朝廷中的大臣,也不能說自己不會,于是隻能稱自己有足疾,請求回家養病,慈禧也很大方,直接給了倭仁一個月的時間修養。

奕䜣之是以這麼堅持讓中國人學習天文學,因為奕䜣經過和西方的接觸,發現天文學是近代西方的科學領域研究最多的學科之一。

中國的學生也學習西方文明,卻隻是英語而已,奕䜣覺得既然自強富國,就要學習天文學,為此在同文館中加了一個科目,就是天文。

雖然說現在的奕䜣有了慈禧的支援,但是他的思想還是遭受了朝廷不少人的阻礙,他們都認為西方文明不值得耗費中國進士前去學習。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烏齊格裡·倭仁(1804年~1871年)

3.同文館的勝利

當時的清朝還是封建的王國,大家都在反對同文館中開創一個屬于西方知識的科目,正好這個時候趕上大旱,于是反對同文館的官員紛紛上書。

他們認為這場大旱是上天的警示,因為同文館的存在觸怒了上天,于是天罰降下大旱,如果能夠早日回頭,就不會有大旱的發生。

慈禧見狀也十分生氣,她之前讓倭仁前去同文館,就是覺得反對同文館的人不清楚學習西方文明的重要性,是以才想要他們進行接觸,才能夠多了解,不會反對。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結果倭仁稱病在家,慈禧已經讓他療養了,現如今的反對聲卻依舊很大。奕䜣見到朝廷中有很多人都是反對的,于是也說,自己的堅持導緻天災,都是總理衙門的不是,應該把總理衙門所有的人革職查辦。

奕䜣得以退為進讓慈禧對于倭仁等人更加憎恨,于是把簡簡單單地反對西方文明上升到黨派之間的對立。

慈禧認為是他們之間不和,為此才抓着一點事發動黨派之争,而倭仁等人見狀,也紛紛不敢出聲,于是同文館依舊照常運作,隻不過反對聲音很多,是以進入同文館的人也很少,但是在奕䜣的努力下。

他們洋務派的人依舊堅持了三十多年,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同文館

▲同文館一般指京師同文館

小結

同文館是清朝第一個外語學校,在這個學校中培養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讓中國和世界接軌。

【參考資料】

《清史稿》《玉座珠簾》《京師同文館成立始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