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一戰,毀的是李鴻章三十年的心血,洋務運動為何會失敗?

李鴻章生逢風雨飄搖,最動蕩的晚清,以他為主導的洋務運動,便是大清最後的希望,第一支海軍、第一批留學生、第一個煤礦、第一條鐵路、第一份電報。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當時最大的官辦軍用企業,能夠制造槍炮、彈藥、輪船、機器。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現已發展為如今的招商銀行。他在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上都有卓越的建樹,甲午一戰這一切全毀了。

甲午一戰,毀的是李鴻章三十年的心血,洋務運動為何會失敗?

究其原因,不難看出,主要是清政府的内在和他國的外在兩方面因素導緻洋務運動的失敗。

李鴻章自诩是大清的裱糊匠,但經不住風吹雨打。内在方面,在清政府封建腐朽的專制統治下,洋務運動的目的是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專制,并沒有改變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當時社會的階級沖突嚴重,民不聊生,慈禧軟弱無能,昔日的鐵騎八旗兵早已破罐破摔,朝廷内各種勢力勾結,頑固派在慈禧的默許下各種的阻撓,相對于西方,隻是學習了一點技術,況且學完也是技不如人,百姓對洋務運動的了解程度更是少之又少,思想也是處于封建迷信和禮教限制之中,“自強、求富”的口号怎能實作?洋務運動注定要走向失敗。

甲午一戰,毀的是李鴻章三十年的心血,洋務運動為何會失敗?

從外在因素來看,拿英國舉例,在洋務運動時期,英國早已經是全面工業化國家,大清與西方國家交戰,相比之下,英國是近代化的國家,大清是古代化國家。英國是資本主義,大清是封建主義。英國是工業國,大清是農業國,英國是機器大工業生産,大清是手工的自然經濟,兩大帝國這樣的對撞,說點沒心沒肺的話,誰頭朝下早已注定。

甲午一戰,毀的是李鴻章三十年的心血,洋務運動為何會失敗?

甲午中日戰争,正是李鴻章三十年的心血,甲午一戰,軍費被慈禧大壽挪用,内部A錢腐敗,士兵作戰能力低下,大炮竟用來晾内褲,武器裝備更遜色于日本,甲午一戰敗了,洋務運動也敗了,李鴻章也敗了,大清朝也注定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