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前言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汇,难免会发生一切碰撞,正如我们学到的政治知识,新的事物产生就会有旧事物的阻拦,尤其是思想的产生,必然会有一定的阻拦。

起因

总理衙门的设立,让清政府的百姓意识到中国应该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不应该以一种闭关锁国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国家。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总理衙门

结果

经历过西方文化的洗礼,现如今的文人不再只接受东方的传统文化,洋务运动就此兴起。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洋务运动代表

始末

1.奕䜣的先进思想

说到中国出名的学校,我们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清华和北大,他们不仅是中国顶尖的学校 之一,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朝经历了二次的鸦片战争以后,奕䜣发现中国和世界已经脱轨,而且能够处理外交政务的人很少。曾经的中国一人强大,现如今很多西方国家都比得过中国,他们的语言,中国百姓也听不懂。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英军随军画师绘 1860年中国战争

所以奕䜣首先准备上书请求建立总理衙门,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专门成立一个处理西方国家政务的部门。

随后奕䜣就发现,中国现在缺少的不仅仅是部门,还有人才。在经历过鸦片战争以后,奕䜣发现英国的枪支弹药都十分的发达,反观中国却比较落后,奕䜣觉得中国不仅仅应该学历史,还要学科学和数学等。

于是在公元1866年,恭亲王奕䜣在总理衙门的部下开创了同文馆,并且招收进士学习天文和算学。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奕䜣

2.慈禧的支持

但是清朝是封建的社会,他们依旧保持着自己天朝上国的思想,所以对于西方文化很多人都是保持着反对的意见。

不过慈禧却很支持,因为他的权利也是奕䜣一手扶持起来的,而且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时候,西方很多国家都支持慈禧,为此慈禧对于西方的文明并不是很排斥。

于是慈禧命令倭仁举荐人才,可是倭仁可是最反对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西方是蛮夷学习之后很容易导致中国覆灭。

不过奕䜣并没有这样放过倭仁,后来倭仁被调任到总理衙门处理政务,可总理衙门都是处理东西方对接的工作,倭仁可谓是一窍不通,对此倭仁并不同意去。

但是慈禧的命令不得不听,身为朝廷中的大臣,也不能说自己不会,于是只能称自己有足疾,请求回家养病,慈禧也很大方,直接给了倭仁一个月的时间修养。

奕䜣之所以这么坚持让中国人学习天文学,因为奕䜣经过和西方的接触,发现天文学是近代西方的科学领域研究最多的学科之一。

中国的学生也学习西方文明,却只是英语而已,奕䜣觉得既然自强富国,就要学习天文学,为此在同文馆中加了一个科目,就是天文。

虽然说现在的奕䜣有了慈禧的支持,但是他的思想还是遭受了朝廷不少人的阻碍,他们都认为西方文明不值得耗费中国进士前去学习。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乌齐格里·倭仁(1804年~1871年)

3.同文馆的胜利

当时的清朝还是封建的王国,大家都在反对同文馆中开创一个属于西方知识的科目,正好这个时候赶上大旱,于是反对同文馆的官员纷纷上书。

他们认为这场大旱是上天的警示,因为同文馆的存在触怒了上天,于是天罚降下大旱,如果能够早日回头,就不会有大旱的发生。

慈禧见状也十分生气,她之前让倭仁前去同文馆,就是觉得反对同文馆的人不清楚学习西方文明的重要性,所以才想要他们进行接触,才能够多了解,不会反对。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结果倭仁称病在家,慈禧已经让他疗养了,现如今的反对声却依旧很大。奕䜣见到朝廷中有很多人都是反对的,于是也说,自己的坚持导致天灾,都是总理衙门的不是,应该把总理衙门所有的人革职查办。

奕䜣得以退为进让慈禧对于倭仁等人更加憎恨,于是把简简单单地反对西方文明上升到党派之间的对立。

慈禧认为是他们之间不和,为此才抓着一点事发动党派之争,而倭仁等人见状,也纷纷不敢出声,于是同文馆依旧照常运行,只不过反对声音很多,所以进入同文馆的人也很少,但是在奕䜣的努力下。

他们洋务派的人依旧坚持了三十多年,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史: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同文馆

▲同文馆一般指京师同文馆

小结

同文馆是清朝第一个外语学校,在这个学校中培养了很多有才能的人,让中国和世界接轨。

【参考资料】

《清史稿》《玉座珠帘》《京师同文馆成立始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