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祁山的軍事意義不可替代:對諸葛亮而言,這裡有唯一勝利的可能

談及諸葛亮,人們毫不猶豫會将他與神機妙算聯系在一塊兒。然而實際上他晚年的一些對策屢遭慘敗。譬如他六出祁山,其中五次北伐,沒有一次成功。前四次折在缺糧,後一次栽在病魔。對此人們十分好奇,祁山究竟身在何處?為何它的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祁山的軍事意義不可替代:對諸葛亮而言,這裡有唯一勝利的可能

祁山位于現今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東側、西漢水(嘉陵江支流)北邊的祁山堡。它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東至鹵城(今鹽官鎮),總長度約50華裡。它地扼蜀隴咽喉,東連陝西,南接四川。“六出祁山”出自《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對諸葛亮北伐曹魏政權的統稱。實際上諸葛亮僅北征五次,其中有兩次走的是祁山道,其餘三次分别是出散關、圍陳倉;攻武都(進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留兵據守;走褒斜道,終五丈原。諸葛亮五次北征皆為打倒曹魏、匡複漢室。為達到這一目的,他采取先拿長安,後攻洛陽的戰略。

筆者認為祁山的軍事意義固然重要,但具有相對性。對曹魏來說,這并不是重點防禦之地。但對諸葛亮而言,這是唯一勝利的可能。

祁山的軍事意義不可替代:對諸葛亮而言,這裡有唯一勝利的可能

首先祁山這個地方曹軍對其管轄較為寬松。此地雖屬曹魏統轄區,但其離洛陽較遠,且與羌胡緊挨,故而曹軍在此的防禦系統十分薄弱。可以說,此地的兵力是曹魏最弱的地方。如若蜀軍越過它則意味着蜀國拿下長安的初期目标有望實作,而拿下長安則表示蜀國匡複漢室的大業已實作一半。

其次雖然從整體看,祁山的地理位置還算“優越”,祁山與子午谷、陳倉、褒斜等道相比,它離長安最遠。故而以路程長短衡量,祁山并不是最佳的進攻道路。

不過該地與其他山道相比,地勢最低、道路最寬、防禦最弱。

祁山山脈最高不過四百米,道路尚可輕松過一小排人,但離長安最近的子午谷道平均海拔約一千米,道路狹窄得隻容單人通行,而其餘幾個山道也皆高聳入雲,但凡遇上個狂風暴雨,極有可能被突發的泥石流堵道。

出于這幾點考量,謹慎的諸葛亮拒絕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道奇謀”。其實他很清楚蜀軍和曹軍之間的差距,如果子午谷道偷襲失敗,必然要與曹軍正面作戰,那蜀軍必輸無疑。是以他首選祁山道,當時他一面佯裝攻打斜谷,引曹軍主力;一面偷出祁山,企圖攻占長安,以控關中,可謂步步為營。起初蜀軍節節高升,但祁山道戰線實在太長。到了後期,将領與士兵皆疲憊不已,故而頻繁失利,不得不退回漢中。失敗後他又嘗試走其他山道,但皆因地形與曹軍主力及時援助而作罷。到第四次他再次出祁山道,誰料還未與曹軍交戰,劉禅竟聽信謠言命諸葛亮退兵,而且當時糧草供應不足,諸葛亮隻能打道回府。到第五次他改道斜口,中途卻因病去世。縱觀前四次北伐,祁山道最具主動權,勝算也最大,故而它對蜀國而言軍事意義十分重要。

祁山的軍事意義不可替代:對諸葛亮而言,這裡有唯一勝利的可能

現在一些人對小說中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政策表示質疑,但筆者對其仍持肯定态度,畢竟以蜀漢當時的處境來看,先發制人是最好的選擇。另外諸葛亮一次又一次迎難而上、為匡複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确實值得世人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