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祁山的军事意义不可替代:对诸葛亮而言,这里有唯一胜利的可能

谈及诸葛亮,人们毫不犹豫会将他与神机妙算联系在一块儿。然而实际上他晚年的一些对策屡遭惨败。譬如他六出祁山,其中五次北伐,没有一次成功。前四次折在缺粮,后一次栽在病魔。对此人们十分好奇,祁山究竟身在何处?为何它的军事意义如此重要?

祁山的军事意义不可替代:对诸葛亮而言,这里有唯一胜利的可能

祁山位于现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侧、西汉水(嘉陵江支流)北边的祁山堡。它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总长度约50华里。它地扼蜀陇咽喉,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六出祁山”出自《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对诸葛亮北伐曹魏政权的统称。实际上诸葛亮仅北征五次,其中有两次走的是祁山道,其余三次分别是出散关、围陈仓;攻武都(进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留兵据守;走褒斜道,终五丈原。诸葛亮五次北征皆为打倒曹魏、匡复汉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采取先拿长安,后攻洛阳的战略。

笔者认为祁山的军事意义固然重要,但具有相对性。对曹魏来说,这并不是重点防御之地。但对诸葛亮而言,这是唯一胜利的可能。

祁山的军事意义不可替代:对诸葛亮而言,这里有唯一胜利的可能

首先祁山这个地方曹军对其管辖较为宽松。此地虽属曹魏统辖区,但其离洛阳较远,且与羌胡紧挨,故而曹军在此的防御系统十分薄弱。可以说,此地的兵力是曹魏最弱的地方。如若蜀军越过它则意味着蜀国拿下长安的初期目标有望实现,而拿下长安则表示蜀国匡复汉室的大业已实现一半。

其次虽然从整体看,祁山的地理位置还算“优越”,祁山与子午谷、陈仓、褒斜等道相比,它离长安最远。故而以路程长短衡量,祁山并不是最佳的进攻道路。

不过该地与其他山道相比,地势最低、道路最宽、防御最弱。

祁山山脉最高不过四百米,道路尚可轻松过一小排人,但离长安最近的子午谷道平均海拔约一千米,道路狭窄得只容单人通行,而其余几个山道也皆高耸入云,但凡遇上个狂风暴雨,极有可能被突发的泥石流堵道。

出于这几点考量,谨慎的诸葛亮拒绝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道奇谋”。其实他很清楚蜀军和曹军之间的差距,如果子午谷道偷袭失败,必然要与曹军正面作战,那蜀军必输无疑。所以他首选祁山道,当时他一面佯装攻打斜谷,引曹军主力;一面偷出祁山,企图攻占长安,以控关中,可谓步步为营。起初蜀军节节高升,但祁山道战线实在太长。到了后期,将领与士兵皆疲惫不已,故而频繁失利,不得不退回汉中。失败后他又尝试走其他山道,但皆因地形与曹军主力及时援助而作罢。到第四次他再次出祁山道,谁料还未与曹军交战,刘禅竟听信谣言命诸葛亮退兵,而且当时粮草供应不足,诸葛亮只能打道回府。到第五次他改道斜口,中途却因病去世。纵观前四次北伐,祁山道最具主动权,胜算也最大,故而它对蜀国而言军事意义十分重要。

祁山的军事意义不可替代:对诸葛亮而言,这里有唯一胜利的可能

现在一些人对小说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策略表示质疑,但笔者对其仍持肯定态度,毕竟以蜀汉当时的处境来看,先发制人是最好的选择。另外诸葛亮一次又一次迎难而上、为匡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确实值得世人尊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