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在我們看到的戲劇中,往往有中狀元當驸馬的情節。其實,這在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因為能考上狀元的,都是寒窗苦讀的宅男,随随便便就打發了十幾年幾十年的光陰歲月。等到他們狀元及第時,往往已經不再是少年,而且古人普遍早婚,狀元們一般都在家鄉娶妻生子,公主也等不起。

比如說中國曆史上最老的狀元,要算是唐朝的尹樞,他是開元八年出生,參加科舉考試并且一舉奪魁是在貞元七年,已經72歲了。在同榜的進士之中,不乏像令狐楚這樣文宗級别的人物。然而,他卻出人意料成為了一匹老黑馬,當然他這個狀元,來得實在有些偶然。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尹樞雖然才名遠播,卻是第一次參考。相比之下,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杜黃裳,也是一位初哥。杜黃裳雖然經曆豐富,後來還做到了宰相,不過當主考官還是頭一遭。他立志高遠,自然希望能夠以公允的姿态取士,留下一個好名聲。

等到三場考試完畢,杜黃裳卻唉聲歎氣地對考生說:你們都是天下的才子,精英都在這裡,怎麼卻沒有人來幫我一把。

這一次考生有五百人之衆,聽完杜考官的話,都面面相觑,實在是不明白自己怎麼去幫助這位高官。唯有尹樞,不知道是人老膽子大,還是心思真的很單純,上前恭敬地對杜黃裳說:學生在此,不知道大人有什麼吩咐?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此時尹樞72歲,杜黃裳才53歲,完全是父子兩輩人,但尹樞是白衣,杜黃裳已經是太常寺卿,女婿韋執誼更是已經拜相。更為重要的是,杜黃裳是主考官,尹樞是應考學子,是以尹樞喊一句恩師,還要看杜黃裳賞臉不賞臉,叫一句大人,自稱學生,更是禮數所在。

當時杜黃裳對這位須發皆白的考生說:“我心中已經有了結果,可惜無人寫榜單!”尹樞聽過,馬上說道:“學生願意。”

早知道是這事,相信在場所有的考生都會願意,可惜尹樞已經搶得先機。杜黃裳說一人,尹樞寫下一個人的名字,然後唱名,全場肅靜,服其公道。這很有點像現在當場打分,當場公布結果的味道,最大程度杜絕了人情分。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但是,到了最後,杜黃裳也還是很糾結:“全部三十人名單已經确定,天下皆服,可惜狀元還定不下來!”

沒有想到,還是尹樞,雖然年紀大,聲音卻一點都沒有減弱氣勢。他中氣十足地回答:非老夫不可!

杜黃裳肯定沒有事先考慮尹樞,要知道選官選狀元不是真的誰的文采好久讓誰上。要一個70多歲的老頭當狀元,考上了能給朝廷做幾年貢獻?說不定一激動就駕鶴西去了,這不是鬧笑話嗎?他當然想選年富力強的幹部,也可以有提攜之恩,多一個仕途上的幫手。但尹樞這麼一說,杜黃裳絲毫沒有心理準備,也提不出其他人選,竟然隻好點點頭,就這麼同意了。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很多小說中也存在自薦狀元的情節,然而大多數都是虛構的。這件事在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在當時也引起轟動,詩人盧綸就留有《送尹樞令狐楚及第後歸觐》,作為這個新聞的紀念。

可能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狀元不是要皇帝欽點嗎,試卷不是看管得很嚴格嗎,怎麼會如此兒戲。其實,那是明清時期的事情了。在唐宋時期,尤其是在唐朝,科舉考試剛剛建立,各項制度沒有成熟,當時可以公然走後門拉關系,不但不丢臉,還有專門的名字叫做“幹谒”、“行卷”。而且那時候的考試試卷沒有糊名,是誰寫的,一望便知。

考官問:你們覺得狀元該給誰?70旬老漢不謙虛:當然是老夫了

更為重要的是,當時沒有殿試環節,誰當狀元,基本上就是由主考官舉薦,也可以說是主考官決定的。是以這位70多歲的尹樞,能夠成為中國曆史上最老的狀元,也與此有關。僅僅幾年之後,尹樞就去世了,而他的弟弟尹極在22年之後也考上了狀元,人稱''梧桐雙鳳''。他的故事,這次講不完了,我們以後再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