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明清兩代是中國曆史上離現代社會最近的兩個封建王朝,是以經常被人們拿來比較。但是這兩個統治時間接近,皇帝數量也差不多的兩個王朝,他們的陵墓卻遭到了明顯的差别對待。清朝的皇陵被大肆盜掘,康熙、乾隆等皇帝的無疑幸免,最慘的是慈禧,墓葬品不但被盜出,屍體還被扔出棺外,真實死後也落不到安甯。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與之相對的是,明皇陵卻沒有遭遇這些,沒有一個被盜。這不免讓人感到奇怪,明陵的位置并不神秘,他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能夠完整地儲存下來,這就很神奇了。而清陵與明陵不同的待遇,更是引發了不少人的思考。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明陵為什能儲存完好呢?大概有這麼幾個原因。明陵開始建造是就受到了統治者的保護,在朱家當政階段,不會有人冒天下大不違去盜墓。而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殺後,沒多久清兵就入關了。清兵入關後,快速南下,建立了清王朝。這就導緻明、清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仇恨關系。而清朝的統治者為了收買人心,自然也不會對明皇陵下手。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再有就是,明皇陵的選址比較特别,大部分帝王墓都會選擇人煙罕至的地方,有的甚至連個确切的地點都沒有。但是明朝皇帝比較另類,不論是位于南京附近的明皇陵,還是北京的明十三陵,地段都比較繁華,盜墓賊如果有大動作的話,非常容易引來他人注意。從古至今,盜墓都被認為是非常陰損的行為,尤其是古代,被發現就會被處以極刑。是以悄無聲息的偷盜明皇陵是非常難得。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還有一點,明陵寶城較大,地宮深且墓道彎曲,入口非常不好找。建國過初期,郭沫若曾上司了對明帝陵進行挖掘,雖然有很多人認為當時的技術不完善進行了反對,但是因為郭沫若的名氣,這次挖掘最終被準許的。

初時,郭沫若将目光對準的朱棣的長陵,但是經過一些列動作都沒能找到入口。于是把目光投向萬曆帝的定陵。這次是打開了,但是因為當時的隊伍缺乏考古知識,使定陵内的文物都被氧化,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是以帝王陵自此禁止被挖掘。而郭沫若雖然是文化領域的名人,卻也成了考古界的罪人。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而清皇陵就沒這麼好遠了,被破壞的程度相當慘烈,這與當時清政府的名聲脫不開幹系。從鴉片戰争開始,清政府簽訂了一些列喪權辱國的條約。普通百姓生活困苦,統治者卻非常奢靡花費無度。據說,孫殿英炸開東陵後,光慈禧的陪葬品都價值3億兩白銀。是以對清代皇帝的陵墓基本上光顧了遍,尤其是乾隆帝的陵墓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他的屍體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最後兩個封建朝代,明皇陵無一被盜,清皇陵幾無幸免

相比明皇陵來說,清皇陵地處偏僻,給盜墓者提供了比較優勢的環境。而在墓室結構上而言,清皇陵的寶城小,地宮埋深淺,墓道筆直,是以盜墓者隻要向下挖掘就能找到入口,對盜墓者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也正是這個原因,它成了盜墓者的優先選擇。

據統計,清朝的皇陵,除順治的陵寝,其他清代帝王陵墓無一幸免。這也與順治所在的時代有關,但是社會比較動蕩,皇族财力不足,再加上順治死于天花,是火化後下葬的,他的陵墓中的陪葬品寥寥無幾,盜墓者不會費功夫去打開。當然,溥儀也算是一個例外。

本文聲明:文字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冒犯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