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19世紀,美國境内各方面都快速發展,在從内戰至一戰不到50年的時間裡,美國已經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而我國處在晚清時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西方列強完成工業革命後,用洋槍大炮打開了大清的國門,洋人湧入我國的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洋玩意,而歐美國家對這個馬克·波羅(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筆下的東方國度充滿了好奇和興趣,下面就來看看美國人鏡頭下真實的清朝。
【義和團成員的結局】
義和團又稱拳亂,是19世紀末晚清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号的農民運動,然而他們所擁立的清朝在運動失敗後将他們送上了斷頭台,1900年,慈禧太後倉皇西逃時釋出上谕,将全部責任推卸至義和團,并且下令讓各地的清軍對義和團進行剿殺。
義和團中幾名主要上司者的頭顱則被裝進了木框裡,懸挂于城牆示衆。
【女人的三寸金蓮】
有學者考證,纏足開始于北宋後期,興起于南宋,明清時期進入鼎盛期,流傳有“不纏足就嫁不出去”的說法,盡管清朝年間有幾位皇帝下令禁止纏足,但纏足風氣絲毫沒有減弱,“三寸金蓮”隻說深入人心。
不過從鴉片戰争後至同治、光緒之際,反對纏足的舉動較之前有了很大的突破和發展,但不少舊式家庭的女子,四、五歲時還是要纏足,大文豪魯迅先生的原配朱安就是位小腳姑娘。
【碼頭上衣衫褴褛的船工】
清末,百姓的生活普遍困難,這些碼頭船工為了生存風吹雨淋日曬,皮膚被曬得黑溜溜的,而他們所能吃到的飯菜,美國人也是難以下咽,并且路過吃飯的船工,還得捂着鼻子,因為飯菜傳出的氣味太臭了。
據拍攝這組照片的美國人反映,船工們将撿來的爛菜根以及不知是從哪裡拿來的快腐爛的動物内髒與少許米一鍋炖,就成了他們要享用的食物,而且他們并不是聞不到臭味,是以在吃之前,又要加上大量的辣椒粉。
事實上,這些船工還算幸運,有份維持生計的工作,還有不少人流浪街頭,一年四季都穿的破破爛爛,找不到任何吃的時,就以觀音土充饑。
【圓明園】
作為皇家園林的圓明園,在沒有遭遇搶劫之前金碧輝煌,裡面收藏有諸多奇珍異寶,有着看不盡的風采。
【穿着新衣服的千金小姐】
富裕人家與窮人家的生活還是有着很大的不同,不過這些富家小姐由于“三從四德”觀念,通常待在高牆之内,她們盡管享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但在諸多事情面前也是身不由己,沒有嫁人時就聽從父親的安排,嫁人後就成了丈夫的附屬品。
【說書人】
說書又稱評書,于宋代起開始流行,是一種古老的口頭講說表演藝術形式,清末民初時,說書人坐在桌子前将故事繪聲繪色的講出來,桌子上還放有折扇和醒木等道具,而這張照片裡的說書人,很可能是位落魄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