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了半年的小芳(化名)說:
文靜老師,現在我終于了解到你當時說的“你雖然沒有男朋友,但你不是單身”這句話了。
小芳屬于那種三高女,事業、學曆、身高都不錯,但一直沒有穩定的男朋友。
眼看着快35歲了,她自己也着急。
在過年時因為家裡催婚鬧崩後,因焦慮失眠找到了我。
她說自己也不了解,“我這麼優秀怎麼就單着了?”
做咨詢這麼多年,這話聽到不少。
聽起來好像事業越優秀的女生,越難脫單。
小芳很奇怪:
“我與客戶、女生溝通都覺得很暢順,怎麼一到相親就不知道怎麼溝通?之前與前男友也總是很多沖突,很難融合!
以前就覺得是這些男人的問題,但現在久了還單着,就開始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太強勢了?”
其實對優秀的單身女生來說,優秀、事業有成、強勢、難溝通這些都是意識上脫單難的原因。
其實如果往深裡去探尋還有很多動力,特别是家庭的動力,讓她們對婚姻的恐懼。

動力一: 現在社會對大齡單身女性的寬容,讓女性們可以不用這麼受歧視,享受單身狀态。
雖然社會中有些人仍然會對大齡單身女性有不太好的标簽,但比起以前還是相對比較包容。
我記得小時候聽老一輩的人說,女性年紀大又還沒結婚的會被叫“老姑婆”,但這個詞現在好像很少出現。
很多女性覺得我一個人過得也挺好的,感覺結婚就是養多了一個“孩子”,還不如單身自在舒服。
小芳雖然單身,但是她有很多閨蜜們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者通過工作打發了孤獨寂寞冷的時間。
她雖然沒有男朋友,但有很多周圍的人陪着,心理并不單着呢!
動力二: 父母關系的影響 ,特别是在六歲前父母離婚、出軌、家暴、冷暴力的家庭.
随着咨詢的深入,小芳慢慢說到她父母的關系。
父母都在外工作,父親出軌,媽媽是她的寄托。從小到大她都要照顧到媽媽的情緒,幾乎沒有青春叛逆期。
對爸爸也很沖突,一方面讨厭爸爸,一方面又真的害怕爸爸的離開,又要讨好爸爸。
這樣的經曆,讓她對婚姻有些恐懼甚至不抱希望。
其實像小芳那樣的家庭在中國不是少數。
很多女生在回憶到小時候的父母關系時,都會說不想要父母那樣的婚姻。
因為小時候父母之間充滿了抱怨、争吵,讓她們感覺到婚姻中是充滿委屈及不幸。
父母在婚姻關系沒有好的榜樣,讓她們對婚姻是沒有期盼的。
是以雖然沒有男朋友,但因為父母的曾經的關系“陪”着她們,她們心理也不單着呢。
動力三: 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重男輕女的文化影響。
小芳有一個小她六歲的弟弟,母親是因為弟弟而失去了工作。
在弟弟出生前,媽媽一直不受奶奶的待見。因為媽媽生了個女孩,沒有生男孩。
小芳回憶起媽媽以前經常跟小芳說的話就是“你要争氣啊,讓奶奶瞧得起咱!”
要優秀、要争氣、要聽話、要懂事,一直貫穿她的童年。
她從小跟弟弟競争,在學校就跟男同學競争。
像小芳一樣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的女孩,需要優秀而存在,與男生是一種競争的地位,經常有想打敗男人的想法。
她們在學校與男生競争。
近些年來,考榜上女狀元越來越多,甚至還超過了男生的數量,這些或許是和重男輕女帶來的女性的優秀動力有關。
她們社會上工作中會與男同僚競争。
她們要找男友的時候都喊着說,我要找一個“降”得住我的男人,潛意識就是男人靠不住,還不如我。同樣還是在競争。
最後,她們把自己活成了男人, 内心裡住着一個男人,是以也不單着呢。
如果是獨生女家庭,她們就更要去證明自己不差于男孩,同樣可以光宗耀祖,同樣可以為父母養老。
當小芳慢慢看到社會對她的影響,她說雖然工作能陪我,閨蜜也經常能陪,但夜深人靜一個人的時候真的很孤單,雖然第二天一起來又忘了。
她抛開這些迷障,承認自己真的需要親密關系,承認真的很孤單,這種感覺很真實。
她看到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雖然與父母和弟弟不在一個城市,但她依然”背“着他們前行。
放下為他們争氣的心,放手父母弟弟的人生,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為家人父母,她感覺到了輕松自由!
她看到重男輕女對自己的影響,她經常與男生尤很強的競争意識。
她把心裡住着的男人拎了出來,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當她感覺到安全和支援,她才敢慢慢的敢去依靠。
是以,要脫單,先“脫”單!
脫去潛意識的迷障,脫去家庭的束縛,脫去真男假女的身份。
然後方能輕裝上陣,慢慢吸引同樣單的人,慢慢地脫單!
作者:邱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從業10年
沈家宏心理咨詢師
深圳心理咨詢師協會家庭治療委員會委員
深圳都市頻道第一調解調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