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了半年的小芳(化名)说:
文静老师,现在我终于理解到你当时说的“你虽然没有男朋友,但你不是单身”这句话了。
小芳属于那种三高女,事业、学历、身高都不错,但一直没有稳定的男朋友。
眼看着快35岁了,她自己也着急。
在过年时因为家里催婚闹崩后,因焦虑失眠找到了我。
她说自己也不理解,“我这么优秀怎么就单着了?”
做咨询这么多年,这话听到不少。
听起来好像事业越优秀的女生,越难脱单。
小芳很奇怪:
“我与客户、女生沟通都觉得很畅顺,怎么一到相亲就不知道怎么沟通?之前与前男友也总是很多冲突,很难融合!
以前就觉得是这些男人的问题,但现在久了还单着,就开始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比如太强势了?”
其实对优秀的单身女生来说,优秀、事业有成、强势、难沟通这些都是意识上脱单难的原因。
其实如果往深里去探寻还有很多动力,特别是家庭的动力,让她们对婚姻的恐惧。

动力一: 现在社会对大龄单身女性的宽容,让女性们可以不用这么受歧视,享受单身状态。
虽然社会中有些人仍然会对大龄单身女性有不太好的标签,但比起以前还是相对比较包容。
我记得小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说,女性年纪大又还没结婚的会被叫“老姑婆”,但这个词现在好像很少出现。
很多女性觉得我一个人过得也挺好的,感觉结婚就是养多了一个“孩子”,还不如单身自在舒服。
小芳虽然单身,但是她有很多闺蜜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或者通过工作打发了孤独寂寞冷的时间。
她虽然没有男朋友,但有很多周围的人陪着,心理并不单着呢!
动力二: 父母关系的影响 ,特别是在六岁前父母离婚、出轨、家暴、冷暴力的家庭.
随着咨询的深入,小芳慢慢说到她父母的关系。
父母都在外工作,父亲出轨,妈妈是她的寄托。从小到大她都要照顾到妈妈的情绪,几乎没有青春叛逆期。
对爸爸也很矛盾,一方面讨厌爸爸,一方面又真的害怕爸爸的离开,又要讨好爸爸。
这样的经历,让她对婚姻有些恐惧甚至不抱希望。
其实像小芳那样的家庭在中国不是少数。
很多女生在回忆到小时候的父母关系时,都会说不想要父母那样的婚姻。
因为小时候父母之间充满了抱怨、争吵,让她们感觉到婚姻中是充满委屈及不幸。
父母在婚姻关系没有好的榜样,让她们对婚姻是没有期盼的。
所以虽然没有男朋友,但因为父母的曾经的关系“陪”着她们,她们心理也不单着呢。
动力三: 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重男轻女的文化影响。
小芳有一个小她六岁的弟弟,母亲是因为弟弟而失去了工作。
在弟弟出生前,妈妈一直不受奶奶的待见。因为妈妈生了个女孩,没有生男孩。
小芳回忆起妈妈以前经常跟小芳说的话就是“你要争气啊,让奶奶瞧得起咱!”
要优秀、要争气、要听话、要懂事,一直贯穿她的童年。
她从小跟弟弟竞争,在学校就跟男同学竞争。
像小芳一样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的女孩,需要优秀而存在,与男生是一种竞争的地位,经常有想打败男人的想法。
她们在学校与男生竞争。
近些年来,考榜上女状元越来越多,甚至还超过了男生的数量,这些或许是和重男轻女带来的女性的优秀动力有关。
她们社会上工作中会与男同事竞争。
她们要找男友的时候都喊着说,我要找一个“降”得住我的男人,潜意识就是男人靠不住,还不如我。同样还是在竞争。
最后,她们把自己活成了男人, 内心里住着一个男人,所以也不单着呢。
如果是独生女家庭,她们就更要去证明自己不差于男孩,同样可以光宗耀祖,同样可以为父母养老。
当小芳慢慢看到社会对她的影响,她说虽然工作能陪我,闺蜜也经常能陪,但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真的很孤单,虽然第二天一起来又忘了。
她抛开这些迷障,承认自己真的需要亲密关系,承认真的很孤单,这种感觉很真实。
她看到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虽然与父母和弟弟不在一个城市,但她依然”背“着他们前行。
放下为他们争气的心,放手父母弟弟的人生,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为家人父母,她感觉到了轻松自由!
她看到重男轻女对自己的影响,她经常与男生尤很强的竞争意识。
她把心里住着的男人拎了出来,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当她感觉到安全和支持,她才敢慢慢的敢去依靠。
所以,要脱单,先“脱”单!
脱去潜意识的迷障,脱去家庭的束缚,脱去真男假女的身份。
然后方能轻装上阵,慢慢吸引同样单的人,慢慢地脱单!
作者:邱文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0年
沈家宏心理咨询师
深圳心理咨询师协会家庭治疗委员会委员
深圳都市频道第一调解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