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著名車評人38号與雪鐵龍員工大象之間的鬧劇,可謂是愈演愈烈,不少吃瓜群衆看的也是津津有味,也有很多網友和所謂的車評人站隊其一,為支援者發聲,但是事件慢慢變了味,演變成了對于38号雙标的質疑,反而是事件本身的主角,凡爾賽C5 X這款車不再是争論的焦點了。

其實這件事情很簡單,凡爾賽究竟有沒有這些問題,如果有,那38号測評說的就是事實,很多人拿着幾年前的測評,來斷章取義,充分證明了,人和人的認知能力是有差距的。人家38号好歹有資料,有評測,你們扛着鍵盤連車都沒摸過,截幾張圖就是噴?
評測刹車成績雙标?
比如說,拿着2017年評測某款車的刹車成績,評價是優秀,今年評測凡爾賽C5 X是算不上頂尖,然後就仿佛發現了38号雙标實錘的證據,這些人隻能說是非蠢既壞,時間跨度好幾年,你拿着幾年前的資料和評價來指責38号雙标,不就是拿着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
評測後排空間雙标?
還有說,以一些截圖,B柱的位置不同,來認為38号在測評後排空間的時候做了手腳的,你難道不知道,每款車的B柱不一定都是位于乘員艙的中間點,還有拍攝角度的問題,這不就是赤裸裸的斷章取義嗎?實際這款車空間如何,你們去實地看一下不就知道了?凡爾賽這款車的乘坐空間頂多算A+級,不算冤枉它吧?
發動機抖動是故意找茬?
另外,說凡爾賽發動機抖動的問題,很多人質疑,38号是故意找茬,什麼情況下,會把發動機踩到4000轉?難道你們沒有在高速或者國道急加速過?還是你們就是傳說中的龜速車主?難道你們不知道超車要降檔?3擋4000轉的使用場景,難道很難達到?你們不去質疑這款車為什麼有急加速抖動,反而質疑為什麼要把車踩到4000轉,這不是精神股東是什麼呢?
還有質疑發動機抖動是否存在的,廠商工程師親口承認的事實,也有車企蓋章的售後委托書,這還能造假?
還有什麼會不會蹭髒褲腿的,是以說,網上一大批質疑38号雙标,我沒看到幾個能拿出證據石錘的,除了法系死忠粉,和一些水軍以外,不過都是蹭一波熱度。
衆所周知,雖然法系車的銷量不高,但是吹法系車在網絡上很有市場,噴日系車同樣也很有市場,于是網上就匪夷所思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對于凡爾賽的問題視而不見,你噴凡爾賽,我噴日系車的盛況。吹法系車,噴日系車,就是良心車評人,就是不被營銷号影響的清醒理性網友。
是以很多車評人都掌握了這個流量密碼。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一邊吹法系車,一邊噴日系車,還能蹭一波38号雙标的熱度,三管齊下,賺到手軟。
輸掉了法系車最後的遮羞布
這波鬧劇,其實最大的受害者不是38号,因為這個車評人本身就不缺乏争議,隻不過這次被輿論放大了而已,真正的受害者是凡爾賽這款車。别以為黑紅也是紅,對于風雨飄搖的法系車來說,這可能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管網上的輿論鬧得如何沸沸揚揚,但是這次鬧劇,至少證明了這幾點:
1、凡爾賽這款車,無論是空間還是産品力,頂多就算一款A+級車,放在B級車市場,根本毫無競争力,而凡爾賽的廠商指導價14.37-18.67萬元,已經可以夠到一些合資品牌的B級車了,如果和自主品牌同價位的一些車型對比,它更是毫無勝算。
2、法系車的底盤被吹了很多年了,如今終于是吹不下去了,被吹上天的PHC液壓懸架,是日系供應商的産品。凡爾賽當初上市之初标榜操控性,但是如今被石錘操控拉胯之後,輿論又紛紛改口這是一款舒适家用車,但是這款車實際上操控性和舒适性一個沒做好。
3、當初上市之前預熱,非要搞120千米每小時的麋鹿測試,結果用的卻不是國際通用标準,樁桶的間距增加了一倍多,當時一群法系車迷狂歡,也讓很多吃瓜群衆不明覺厲,底盤大師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從這也看出,神龍汽車根本不是很多人口中的,産品賣的不好全都是因為不會營銷,隻不過産品力拉胯,品質穩定性差,售後服務墊底,産品設計固執,從年銷70萬到年銷5萬輛,絕非偶然。
從凡爾賽這款車上面,我們也能看到國内車迷不理性的地方,各種唯參數論,唯硬體論,認定了同級别零百加速快的車就是良心,卻全然不顧日常行駛的平順性和多年使用下來的故障率。認定了8AT一定強于雙離合和CVT,什麼動力調教動力比對,油耗都一概不提,反正我就認這個死理。究其原因還是在于,買車是真正需要花錢的,就連去4S店試駕也要花錢坐車,但是列幾個資料指點江山,敲敲鍵盤,可不花什麼錢。
凡爾賽C5X上市之初,一度被認為是法系車的救世主,是良心之作,月均5000輛的成績已經是法系車久違的熱度了,但是這股熱度還能持續多久呢?從2014年到2016年這三年,法系車車主新增了200萬,當年的200萬法系車車主,如今在何方?凡爾賽看似在這場鬧劇之中收獲了一大波的流量和熱度,但是卻也把法系車的遮羞布扒得一幹二淨,法系車不僅是在透支口碑,更是在透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