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戊戌六君子”被處決時,吃瓜群衆歡呼雀躍!

“戊戌六君子”被處決時,吃瓜群衆歡呼雀躍!

戊戌變法是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救亡圖存運動。各項主張都是效仿西方國家,也符合清朝中興的要求。

可惜的是,僅僅持續103天,戊戌變法便在多方封建勢力的圍剿下,徹底宣告破産。

參與變法的八位有識之士,除康有為和梁啟超,剩餘六位慷慨赴死。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楊深秀、劉光第、楊銳、林旭被送到菜市口。行刑前,圍觀的群衆歡呼雀躍,拍手稱快。

戊戌六君子憂國憂民,一片赤誠為國人,為何沒有得到國人的同情和認可呢?原因有三點。

一是廢科舉辦新學

創辦京師大學堂,所有書院、祠廟、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這樣一搞,等于說把所有的讀書人得罪了。那些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一生都在悶頭苦讀四書五經,隻想通過科舉混個功名。戊戌變法要廢除科舉,知識分子首先不答應。

二是重商輕農

戊戌變法在經濟上主張,清朝必須以工商立國,才能富國養民。中國擁有數千年的農耕文明,老百姓的生存觀念就是“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種地生活,戊戌變法要興辦工廠企業,普通農民自然無法接受。

三是精簡機構

戊戌變法主張裁減官員,而且數量多大好幾萬,又沒有相應的後續措施。舊有的官老爺哪裡能夠接受,他們成為反對戊戌變法的主要力量。

戊戌變法的出發點是好的,也察覺到清朝的問題所在。隻是康有為的主張過于猛烈,又不具備變法的實力,步子一下邁得太大,那些受封建思想浸淫已久的清朝群眾無法了解和接受。最終,在曆史上昙花一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