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期間,日本在諾門罕戰役失敗後為何選擇放棄

二戰期間,蘇聯和日本之間的諾門罕戰役是日軍的一次試探性進攻,是看能否可以奪取蘇聯遠東地區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性武裝入侵,以檢視蘇聯紅紅軍實力,武器裝備。指揮能力。而蘇聯為了徹底打消日本的入侵意圖,全力地抵禦了日本入侵,但結果是雙方都出現了誤判,進而導緻了日本不再進犯蘇聯。在二戰期間沒有和德國南北夾擊蘇聯,而蘇聯則意識到了日本的強大,在遠東地區部署了大量軍隊。直到得到了準确情報,才得以抽調兵力趕赴蘇德戰場。實際上,這場戰役誰也沒有取得勝利。

二戰期間,日本在諾門罕戰役失敗後為何選擇放棄

諾門罕戰役以蘇聯慘勝告終。諾門罕戰役于1939年5月11日爆發,到1939年9月16日結束。作戰地區是在外蒙諾門罕地區。那個時候蘇聯剛剛經過清洗,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斯大林在這情況下,讓時任基輔軍區副司令員朱可夫大将出任遠東軍區司令抵禦日本關東軍的侵犯。幸虧去的朱可夫,即便如此,在雙方交戰兵力20餘萬情況下,蘇軍總參謀部對朱可夫的要求幾乎是無條件答應,出動了最先進飛機和功勳飛行員,以及最精銳部隊,在蘇聯精英盡出情況下,蘇聯以陣亡失蹤9700多人;受傷15200餘人代價取得了慘勝。以日軍第六軍團司令荻州立兵中将為首的關東軍以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遭敗。荻州立兵本人被立即解職。

二戰期間,日本在諾門罕戰役失敗後為何選擇放棄

二戰中,諾門罕戰役日軍是戰術上取得了勝利,而戰略上卻失敗了,因為沒有達到既定目标。而日本之是以沒有繼續進攻,首要原因就是諾門坎戰役以後,蘇聯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在此情況下,日本軍部不敢過于輕舉妄動。還有就是日本軍部對二戰中的戰略意圖發生巨大分歧。陸軍部希望北上入侵蘇聯,海軍部則希望南下去奪取東南亞豐富的原油和橡膠。為了避免兩線作戰。隻能采取一個戰略目标,而陸軍部在諾門罕戰役失敗,給了日本海軍帶來千載難逢好機會借口,日本大學營經過激烈辯論,決定了采取南下政策。也就有了後來的珍珠港。

二戰期間,日本在諾門罕戰役失敗後為何選擇放棄

而實際上在于日本在諾門坎戰役失敗以後,知道北上入侵蘇聯進攻西伯利亞和遠東是最正确的戰略選擇,而且可以使得蘇聯兩線作戰,但戰争的巨大消耗,讓日本不堪重負,而且美國已經開始對日本進貿易禁運,國際形勢發生了對日本不利的變化,此時對于日本來說,南下比北上更有利。現實決定了日本隻能停止對蘇聯的侵犯轉而南下。

我是清水空流,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