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經常上網,想必看過不少網戀失敗的例子。網戀嚴格來說是一種遠端的精神戀愛,雖然不見其人,卻能憑自己的想象補充空白,進而讓對方在自己心裡變得越來越完美。近代民國時期就曾經有個轟動一時的大美女,當時非她不娶者成百上千,真相卻讓衆人大跌眼鏡。

這位引發了公衆狂熱的女子,沒有以真名面世,隻有一個筆名,叫“松陵女子潘小璜”。她的文章與衆人見面時,正值晚清時期,距離清帝退位隻有8年了。那時,清廷眼見着日本和俄國在東北打起了争奪戰,竟然無力反抗,隻能宣布中立,于是愛國知識分子紛紛奔走呼喊。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坊間悄然出現了一本《女子世界》雜志,這是清末刊行時間最長的女性刊物,1904年1月17日在上海創辦。這本雜志強調道:“女子者,國民之母也。”《女子世界》有不少撰筆作家,最著名的就是這位“松陵女子潘小璜”,她擅長寫古代俠女故事。
“松陵女子潘小璜”寫得最精彩的俠女故事,莫過于《中國女劍俠紅線、聶隐娘傳》,古代女子的俠氣與憂國思想,在她筆下被描繪得熱血慷慨,她更在文中宣揚道,古中國是一個俠義大國,俠客“重然諾,輕生死”,敢為了理想慷慨赴死......文筆精妙,文風獨特,令人回味。
一時間,人們紛紛猜測,這位“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怎樣一位驚才絕豔的妙齡女子,她寫這樣的文章,不就是告訴大衆,女子尚且能夠為國付出生命,為民族大義犧牲,那麼大清國的衆多男子為何不能去保護自己的國家?正所謂“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當時更有一篇遊客文章流出,稱某一遊客拾得妙齡少女香帕,趕去歸還,卻見她正在院中伏案寫字,還請這位遊客幫她将文章寄去上海《女子世界》雜志社。青年們更加确定,那就是美麗的“松陵女子”,她果然兼具美貌與才情,之後,情書如雪片一般飛到了雜志社。
每天的情書就有上千封,無數男人發誓非潘美人不娶,更有人稱“做官當做員外郎,娶妻當娶潘小璜”,一些沒落的貴族世家也跑來湊熱鬧,希望能把潘美人納為妾室,提高身價。還有人去雜志社蹲守,四處打探這位17歲的妙齡少女家住何處,有沒有許配人家。
誰知,就在大衆對潘美人的喜愛達到頂峰時,她卻從公衆視野中消失了,再沒發表過一篇文章,惹得無數男子捧心哀歎,歎美人芳蹤難覓,她的下落成了懸案。直到百年後,史學家對這樁懸案進行了研究,這才發現,“松陵女子潘小璜”當時确實隻有17歲,但“她”是個男人!而這個人,就是近代著名詩人柳慰高,用女性身份做筆名,是因為這樣更有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