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是很多人的傳統觀念,現在就連幼稚園小朋友也會唱“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根本”。然而不管孝道理念如何深入人心,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沖突依舊會上演,“不孝子”“不孝女”似乎也多了起來。
父母老了兒女就嫌棄?其實其中原因有很多,并非不孝順
張大媽今年76歲了,養育了一兒一女,孩子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日子過得還算平穩。可是這一切在張大媽癱瘓之後發生了變化,兩個小家庭的平靜都被打破了。兒媳婦還算比較孝順的,婆婆癱瘓之後一直都照顧在身邊。
可是有一回,家裡的親戚來探望,婆婆卻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向他們控訴,說媳婦平時對她不好,伺候得不夠周到,脾氣還大。媳婦聽到她的這一席話非常委屈,也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辯解:我平時要照顧孩子,要做家務,還要照顧婆婆,她卻巴不得我24小時都守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又哭又罵,我又不是機器人!

由于兒媳婦被婆婆無端指責之後不願意再繼續照顧,張大媽的女兒就主動提出來到她家裡過一段時間。但不到半個月,女兒也受不了,和哥哥嫂子提出來把父母送回來,或者送到養老院,兩家一起出錢。
得知張大媽女兒的提議,街坊鄰居說什麼的都有。不知情的人說兩個兒女不孝順,知情的人卻說出了緣由。張大媽平時的性格就很強勢,癱瘓之後嘴上依舊不饒人,一有不高興就罵孩子,孩子們的壓力也很大!看來,這個家庭并非兒女不孝順,而是老人不夠豁達。
為何父母老了招人嫌?
很多老人都不明白,為何自己老了以後兒女會更加疏遠自己,甚至說一句都不耐煩,也不願意和自己住在一起。其實,這中間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很多父母并沒有意識到。
1、喜歡插手兒女的事情
作為父母,把孩子養育成人之後就應該放手,不要再插手孩子的任何事情。但是在很多父母的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都長不大,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放心,于是每件事都要管一管,這就容易引發孩子的反感。
2、對孩子要求太多
有的父母對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到了晚年更是如此,不管物質還是精神上都提出很多令人無法滿足的要求。當代的年輕人面對快節奏的生活,壓力本來就大的情況下還要面對父母的無端指責和無理要求,自然會逐漸疏遠父母。
3、平時話太多
很多孩子對父母最反感的地方應該是“啰嗦”,這是很多家庭的共性。有些老人管教孩子習慣了,或者平時太孤獨,總是會不厭其煩重複同樣的一件事情,這也讓很多年輕人感覺到厭煩,時間久了自然不想待在一起。
如何做一個“讨人喜歡”的老人
1、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老人年紀大了,不管生活是否能夠自理,隻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就一定要記住,做到不插手孩子的事情,不窺探孩子的隐私。把時間多留給自己,關注自己的事情, 孩子反而會更加尊重你。
2、學會體諒孩子
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性格會變得跟小孩一樣,過多依賴孩子,甚至會提出很多過分的要求,也不管兒女是否能夠做到。這種情況對于兒女來說無疑是負擔,尤其是自身能力不夠的情況下。有的時候表面上相安無事,也許背地裡已經暗潮湧動,是以作為老人應該要有分寸感。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一直被歌頌是偉大的。但在現實面前,多少親情最後分崩離析,其中的原因卻是雙方面的。在這裡,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協調好這種關系。不知道各位與父母的關系如何?你們家是否做到母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