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面評論|冬天新能源車充電樁基本靠搶,隻有解決問題才能赢得市場

□蔣璟璟

北方寒冬,新能源車充電難,再次引發關注。深夜十一點,北京順義牛欄鎮的新能源車主老張又來到家附近的充電站尋找車位。中午11點,位于北京亮馬橋某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裡,10個充電樁也處于滿負荷的狀态。李先生是北京最早的一批新能源車主,由于車齡較長,原本一天一充的車在冬季變成一天至少兩次。随着各地氣溫降低,特别是在北方多地,新能源車主的“裡程焦慮”又再度出現了。甚至有報道稱,有新能源車主淩晨四點起床搶充電樁。(央視)

近年來,新能源車異軍突起,一躍從小衆選擇而成“未來趨勢”。宏圖遠大,前景無限。隻不過,置于現實語境下,仍不免有許多“階段性煩惱”。充電難、裡程焦慮,時至今日,依舊深深困擾着許多新能源車主。深更半夜搶充電樁,排隊排到懷疑人生,掉電俨然迅雷不及掩耳。特别是對于一些初代新能源車主來說,這個冬天異常難熬。

前不久,某造車新勢力大佬誇誇其談,“不了解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除了能聞汽油味,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好的”。此等論調,凡爾賽至極,飄到天際雲端裡。隻是不曾想,打臉如此之快,現實教做人從來都是這般殘酷無情。當看到瑟瑟寒風裡一衆車主排隊充電,“油車真香”隐約有了更切實的感想。

就如同很多新事物出現之後的場景一樣,明明是個人偏好的個人選擇,無所謂什麼高低優劣。但時下,偏偏是怪相疊出,油電理念之争,隐約變成了兩個群體的互相攻讦。極少數開電車的優越感爆棚,動辄挑起事端,對開油車的百般嘲諷。當然追根溯源,還是某些新能源廠商洗腦之功。把車主做成“粉絲”,轉化為“信徒”,四處出征,一種狂熱的情緒,越發拉仇恨。

多一些就事論事,少一些泛泛而談。多解決問題,而不是想着“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冬季充電頻繁,新能源車充電樁基本靠搶。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相關廠商若是繼續裝瞎、裝模作樣,就不合适了。多拿出切實舉措,解決車主實際的困難才是赢得市場的唯一正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