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菊随着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出爐,汽車業合資股比限制在實施了27年後即将完全放開。
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釋出《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根據該新版負面清單,自2022年1月1日起,我國将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内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産同類整車産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這意味着,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在實施了近30年後将正式全面“開閘”。按照2018年6月釋出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别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汽車制造業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實施了三年開放過渡期。其中,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2022年則取消乘用車制造外商股比限制。
除了2018年以來的大衆與江淮、長城與寶馬、奔馳與吉利等電動車合資車企,2020年,商用車領域也湧入了包括斯堪尼亞、沃爾沃、四川現代在内的一批獨資企業。
如今,這一開放計劃按節奏走到最後節點。2022年及以後,不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汽車項目,外資車企不僅可以将其股比提升至50%以上甚至實作獨資,還可以成立兩個以上的合資企業。
與此前電動車合資股比放開基本隻涉及建立合資企業的情況不同,此次乘用車股比全面放開,将對已存在多年的傳統合資車企陣營帶來深遠的變化。因為在此之前,外方希望提升其在合資公司中持股比例的苗頭已經頻繁顯現,包括寶馬、大衆、戴姆勒等。
華晨寶馬是第一家達成提升外方股比協定的乘用車合資公司。早在2018年,寶馬就與華晨集團達成戰略協定,表示将在2022年前将華晨寶馬持股比例從50%提升至75%。如今,2022年将至,但關于寶馬增資擴股的協定仍未最終執行,這被認為可能與華晨集團處在破産重整階段,且重整方案遲遲未出爐有關。
除了華晨寶馬,大衆也在提升合資公司股權上蠢蠢欲動。此前,大衆曾多次表示希望增持在中國合資公司的股份,而在增股未得的情況下,大衆去年将新能源作為新的落腳點,2020年12月增持江淮大衆股份至75%。而随着股比限制的完全放開,大衆增持南北大衆可能又将掀起新一輪斡旋。目前,大衆在一汽-大衆中合計股權占比40%,在上汽大衆中合計占比50%。
戴姆勒與中國合作夥伴北汽集團的股權變化也頗為引人關注。近日,北汽集團官宣,稱其已在2019年通過繼續投資持有戴姆勒集團9.98%股份,這意味着北汽已超越了吉利成為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同時,戴姆勒也将持有北汽集團在香港上市公司9.55%的股份,以及A股2.46%的股份。而在股比限制完全放開後,雙方之間的股權是否再度變化值得關注。目前的北京奔馳合資公司中,北汽與戴姆勒方的股權比例為51:49。
股比限制放開後,合資公司的股權變動之是以引人關注,主要是因為傳統合資車企一直是國内汽車集團的“利潤奶牛”,同時,基于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巨大和持續增長潛力,外方也将中國合資公司視為重要利潤輸出平台。可以預計,随着股權限制正式放開,合資方的股權争奪戰或将集中開啟。
以寶馬根據協定将股權提升25%為例,外方股權提升對中方最大的影響就是将失去對應比例的利潤分割權。
據公開管道可查的資料,2019年,大衆在中國兩家合資公司獲得44億歐元營業利潤,即近320億人民币。按照股權占比推算,這意味着中方一汽與上汽從大衆在華合資公司中獲得的利潤至少高于大衆的320億元。如果按照外資方普遍希望提升15%-25%的股權計算,中方将失去100億-160億元左右。
上汽通用2020年給上汽集團貢獻的淨利潤為41.03億元,如果通用将在合資公司中的股權從目前的50%提升到65%-75%,那麼上汽得到的淨利潤将減少12億-20億元左右。
另外,華晨寶馬2019年給華晨帶來的淨利潤為76.26億元,如寶馬将股權提升至75%,華晨淨利潤将至少減少38億元;北京汽車(HK 1958)2020年淨利潤近130億元,根據此前曆年資料,北京奔馳的貢獻率在90%左右,即北京奔馳貢獻的淨利潤很可能超100億,如果奔馳股權提升15%-25%,那麼北京汽車的利潤将減少30億-50億元。
以此計算,合資車企中外方的股權一旦增加15%-25%,中方股東可能喪失的利潤少則幾十億,多則上百億。本田、豐田、日産等日系合資車企同樣如此。在巨大的利潤數額面前,合資車企的股比争奪戰很難避免。
不過,經過近兩年的市場震蕩和洗牌,并非所有的合資車企都還能維持“利潤奶牛”的定位。對于有些生存狀态并不好的合資車企而言,股權的變動同樣在發生着,但并不是股權争奪,而是股東方忙着退出。如近期東風悅達起亞“散夥”,東風正式宣布退出,以及此前東風雷諾解散、東風裕隆重整、南北馬自達的整合等,都是合資方及時止損的表現。此外,對于近幾年表現較為弱勢的北京現代、長安福特、神龍汽車等,股權方面也被認為有調整的可能。
毋庸置疑,随着汽車業股比限制在實施27年後被放開,汽車業從2022年開始将迎來新一輪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