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我的天才女友》

又到一年年末,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明明每一天都在想“今年過得好慢啊”,可是到了這一年真的要告别的時候,又不禁反過來感歎“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

埃利亞斯·卡内蒂在《人的疆域》中将書籍比作人的“指南針,記憶,月曆”,對于在小樓裡日複一日做書的理想國來說,時間長河的刻度,就是一本又一本書,标記着春夏秋冬的流轉。

這次新書預告,我們憋了不少曾預告過的、也是你們最關心會不會鴿的“大招兒”:精編細校的錢穆著作系列8本、軟皮精裝的《木心遺稿》,自不必說,肯定是必須入手的經典;如果你對哲學感興趣,陳嘉映《感覺·理知·自我認知》,趙林《西方哲學史講演錄》絕對不能錯過;之前發起衆籌的《技術大全》,搭上了年末的列車;徐小虎《畫語錄》,《霍克尼論攝影》(也是軟皮精裝哦~)也馬上會和大家見面。

劇透到此為止,更多壓箱底的好書,全在這份預告裡了。也歡迎訂閱話題#理想國每月書訊,下期見

01.

錢穆著作系列

錢穆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理想國出品的錢穆著作系列,首批包含《孔子傳》《論語新解》《秦漢史》《四書釋義》《宋明理學概述》《學籥》《陽明學述要》《莊子纂箋》八種。通過核查資料,精編細校,參校諸多版本,期以文字更精準的版本貢獻于讀者。錢穆作品,以現代人的視角,在傳統與當代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錢穆,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七歲入私塾。曾就讀常州府中學堂、南京私立鐘英中學,高中肄業後,輾轉任教于無錫、廈門、蘇州等地國小、中學,并勵志苦讀,精研學問。1930年《劉向歆父子年譜》問世,為學界推重,轉入大學執教。先後任教于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江南大學等校。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灣中國文化書院。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一生著述,廣涉經史子集,後輯為《錢賓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編,凡一千七百萬字。

“錢先生可能是将中國寫曆史的傳統承前接後帶到現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師。”

——黃仁宇

“錢先生是研究中國思想一位罕見而成就卓越的史學家……是極少數能與當代流行的思潮相抗衡的傑出學人。”

——狄百瑞

02.

《木心遺稿》

木心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木心逝世十周年,第一批木心遺稿終于能交到讀者面前。

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當數量的筆記簿與散稿,從未面世,估計逾百萬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從内容和字迹推測,小部分寫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部分寫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紀,直到他2011年離世。

這批遺稿的内容,寬泛雜多,不分章節,随寫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賬單、書單、目錄、信稿,偶爾信手勾畫簡單的書籍設計,還有他自己的墓園。讀者熟悉的俳句、随感、舊體詩、自由詩,約占半數,其餘部分,介于雜記、備忘、叙事、憶舊之間,狀若自言自語,不同于他已面世的所有作品。

03.

《技術大全》

[波蘭]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 著;

雲将鴻蒙 雲将鴻蒙二号機 毛蕊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技術大全》到底是什麼?是以“全工程學”為主題的文明興衰文集?是對人類過去與未來的控制論诠釋?是透過建造者的眼睛看到的宇宙圖景?是大自然的力量與人類雙手的創造中與工程學相關的事兒?是對未來千年科學技術發展的預測?是一組過于大膽,以至于很難宣稱有什麼紮實科學依據的假設?的确,每項都有一些吧。”

《技術大全》是對阿奎那《神學大全》的戲仿和回應,出版于1964年,涉及演化生物學、實體學、資訊學、熱力學、控制論等方面的内容,呈現了各種突破帶來的深遠影響,如克勞德·香農對資訊理論的發展,艾倫·圖靈在計算方面的成果,以及約翰·馮·諾伊曼對博弈論的探索等等,讨論了演化、宇宙、社會、現實、人工智能、創造世界等深刻的問題。出版後便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科學界的廣泛讨論。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Stanis aw Lem),波蘭國寶級作家,作品觸及科技發展、人類本性、人類認識世界能力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具有哲學意味的宏大主題,對科技與人類本身的有限性提出了諸多深刻的洞見與諷刺性的反思,不斷探索人類認知邊界,徹底改變科幻書寫次元。

目前,萊姆的作品已經被翻譯為52種語言,暢銷4000萬冊,是“世界上閱讀人數最多的科幻小說作家“(西奧多·斯特金),也是無數科幻迷奉若神明的科幻大師。科幻圈公認“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也能獲諾獎,那麼此人非萊姆莫屬”。

除了科幻作家的身份之外,萊姆還是波蘭宇航學會創始人、波蘭控制論協會會員、波蘭國家至高獎勵“白鷹勳章”獲得者,在萊姆誕辰百年之際,波蘭議會宣布2021年為萊姆年。

04.

《這一切》

[美]詹姆斯·索特 著;劉偉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故事始于“二戰”尾聲一艘駛往沖繩的艦艇,主人公菲利普·鮑曼是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之後的幾十年,他回到紐約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在圖書交易、文學事業和一場又一場晚宴聚會中安身立命。他結婚又離婚,新戀情接踵而來,肉體激情周而複始,也經曆了殘酷的背叛。老友們漸行漸遠,房子買下又賣掉,父母離世,愛的紐帶褪色凋零。當我們最後一次見到鮑曼,他已到了認真思考死亡的年紀:他想要再回太平洋,那裡“有他生命中唯一勇敢的部分”。

《這一切》是一個普通人一生的軌迹,也是一部豐富的社會編年史,叙事視角自如切換于主人公與數十位人物之間。大量洞察敏銳的細節賦予了它史詩般的品質,場景、插曲與人物造像如鑽石切面般精準利落,故事及其容納的情感在其中不斷擴張蔓延,映照出所有出場人物在時光中流逝的生命輪廓。

詹姆斯·索特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的英雄”“作家中周知的隐秘大師”,他确切地知道什麼能讓哪怕最微小的事件值得被講述,并通過魔法般的文字魅力,使其在黯淡的日常中顯露光輝。他在87歲完成的這部臻于完美的作品,猶如最後一刻密集湧現的往事,最終實作的效果是仿佛曆盡了所有的生活:這些生活共同完成了一個人的一生。作者将記憶作為抵禦遺忘的堡壘,深刻地喚起了一整個難以估量的世界,“那曾經向他敞開,并且被他擁有的生活”。

05.

《奉獻·白日夢》

[美]帕蒂·史密斯 著;龍荻 杜梨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本書是帕蒂·史密斯兩部獨立作品《奉獻》和《白日夢》的合集。《奉獻》以一個富于巧思的小說開篇,随後她帶領讀者穿越法國南部,抵達加缪的故居,參觀法國出版社伽利瑪的花園,感受三島由紀夫和納博科夫的力量所在。她慷慨地與讀者們分享她的工作筆記,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創作過程與靈感來源。

《白日夢》則是一部短小明快的回憶錄。帕蒂·史密斯重訪她早年經曆中那些最珍貴的體驗,其中飽含着生動的真理,使這份回憶更接近于超現實。她經常在晚上,在大自然中發現樂趣,拯救“稍縱即逝的思想”,也講述了觀雲、觀星和遊蕩的樂趣。這本書會喚起我們自己的記憶,因為孩子們都會“瞥見、收集、拼湊出瘋狂的真理”。

06.

《天吾手記》

雙雪濤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天吾手記》是小說家雙雪濤的長篇力作。生命隻有100個小時的覺醒者天吾,在台北街頭邂逅正在變淡的女孩小久,尋找一座比101大樓還高的教堂,那裡藏着少年友人安歌失蹤的秘密……

台北與東北,時空虛實交錯的雙城故事,十一篇誕生于生死邊界、奇幻與現實彼岸的“手記”,一場穿行于未來與回憶之間的追尋徐徐展開:少女安歌的下落,生死未蔔的警察蔣不凡,S市的女人穆天甯,彳亍在淡水河畔的李天吾能破解謎團,完成使命嗎?

07.

《故事便利店》

駱以軍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這是一家隻販賣故事的便利店,店長是天生會說故事的小說家駱以軍。在這家故事便利店,他為我們講述40個主題故事,以及包含在動人故事之中的無窮啟示:發光的房間,夢裡尋夢,一件很小很美的事,白色的眼淚,關于最短暫的愛的故事,關于南方的故事,關于火車的故事……沉入濕漉的記憶迷霧,重溫世界經典小說與電影,回到最初聽故事的幸福時光。這些閃閃發光的故事,會讓你會心一笑或捧腹大笑,讓你怅然若失,但又回味無窮。

我們每個人生命中,一定都有某些時刻撞見一個你沒有辦法用你原有的詞彙去描述或表現的狀态。這些神秘的、難以言喻又百感交集的時刻,正是一個個極珍貴美麗的故事被孵養的最神秘的時候。在《故事便利店》中,駱以軍以豐饒的感受力與奇詭的想象,點亮屬于故事的魔術時刻,彌合現實與虛拟的邊界,讓我們看見一個故事斑斓多姿的豐富切面,還原故事原本的魅力。讀到最後,你會發現,故事其實就是時光本身。

人生的範圍有多廣,故事的範圍就有多廣。走進這家故事便利店,取走屬于你的人生故事。

08.

《上海膠囊》

btr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展覽可以成為小說,在現實空間創設虛構的情境;小說亦可以成為紙上的展覽,将虛構成分織入真實的生活。

如同為一個浩瀚繁雜的博物館收集物品,btr在他的小說中觀看,想象,遊蕩,又總在那些頓悟的時刻,輕盈狡黠地滑向另一個空間。藝術介入人與世界之間,19篇故事猶如19個虛實映照的鏡廳,19段虛實互涉的旅行,為我們時代的都市生活儲存下充滿迷思的奇妙膠囊。

09.

理想國譯叢054

《破碎的生活》

[美] 康拉德·H. 雅勞施 著;王晨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20世紀20年代出生的“魏瑪一代”德國人,經曆了20世紀幾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屠殺、戰後重建、冷戰分裂,以及柏林牆倒塌後的統一與複蘇。私人生活與曆史程序罕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當他們回顧一生的經曆時,曾經的熱情因看清獨裁政權的真相而幻滅,有人忏悔,有人以無知和被蒙蔽作為開脫的借口,也有人聲稱德國人同樣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傳和回憶錄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視角下的20世紀德國。其中既有參與前線戰争的士兵,也有在後方挨過蕭條歲月的女性;有種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納粹暴行的受害者。透過對德國民族身份的重新審視,本書試圖回答:為何如此多人支援了希特勒的戰争與納粹的殘暴,他們最終又如何與種族主義和獨裁政權切割并重新擁抱人權,從軍事侵略者變為歐洲的民主支柱。

10.

理想國譯叢053

《與屠刀為鄰》

[法]讓·哈茨菲爾德 著;龍雲 孫旋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發生在盧旺達小鎮尼亞馬塔的大屠殺開始于1994年4月11日上午11點,一直持續到5月14日下午2點。這期間的每一天,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胡圖族民兵和平民在尼亞馬塔的山崗上屠殺圖西人。當地約六萬名圖西人,有近五萬死于屠刀之下。

在這場屠殺中,殺人者與被殺者彼此并不陌生。他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鄰居、同僚、朋友、愛侶甚至家人。有的胡圖人前一天還曾和圖西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可一夜之間,他們就拿起了屠刀,有組織地對所有圖西人展開屠殺。一部分圖西人鑽進沼澤、樹林和山上,每天像獵物躲避獵人似的逃命,白天吃生食、喝露水,晚上睡在泥漿裡,好不容易才活到了屠殺結束。然而,當他們回到鎮上,卻發現劊子手并未得到應有的懲罰,他們得像從前一樣,和這些胡圖人繼續生活在一起……

大屠殺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胡圖人為什麼要這樣屠殺圖西人?屠殺過後,他們該如何繼續生活?帶着這些問題,哈茨菲爾德來到盧旺達,住在當地人身邊,經過長達十四年的走訪調查,采訪了衆多幸存者和屠殺者,力圖從多個角度還原大屠殺的真相,了解這場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類浩劫。

11.

理想國譯叢052

《漫長的戰敗》

[美] 橋本明子 著,李鵬程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向日本全國廣播了《終戰诏書》,同意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七十餘年後,戰敗文化成了日本集體生活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然而,對于誰該為戰争負責和誰有罪,日本社會内部出現了曠日持久的分裂,裂縫之下的是兩個根本性的問題 :為什麼要打一場打不赢的戰争?為什麼要為一場注定失敗的戰争殺戮和犧牲?

在本書中,橋本明子探究了三種互相抵觸的戰争記憶:“受害者”“施害者”和“英雄記憶”。這種分歧形塑了戰後一代人對曆史和自身的了解,并影響至今。橋本明子借助民族志、訪談和影像分析,以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分析,再現了日本戰敗創傷記憶的建構過程:政府、傳媒、國家在其中分别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個體沉默、後代沉默、媒體沉默的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因由?民族主義、和平主義、和解主義,哪條才是面對這段黑暗曆史的正确通路?不論個人還是國家,唯有誠實地回答這些問題,汲取其中的曆史經驗,才能超越分歧與創傷,免于重蹈覆轍。

12.

《黑氈上的北魏皇帝》(修訂本)

羅新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北魏皇帝,不僅是華夏帝制國家的皇帝,也是内亞遊牧征服集團的可汗,他們的曆史活動,是多種文化傳統的碰撞、融合與新生。北魏的所謂“代都舊制”,分明就是内亞傳統的一部分。

本書從北魏皇帝即位儀式的代北因素入手,推及北魏的祭天儀式、遼初的權力傳承危機、清代的堂子祭天等,一方面觀察拓跋鮮卑政治傳統與華夏傳統的遭遇、碰撞及變異,另一方面考察鮮卑舊俗(代都舊制)與内亞政治傳統間的聯系。

此次重版,除修訂原有章節,又收入《拓跋祭天方壇上的木杆》一文。

13.

《美國四百年》

[美] 布·斯裡尼瓦桑 著;扈喜林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在斯裡尼瓦桑的叙述中,美國建國者對英國的反對不止源于政治抱負,還有個人經濟利益的考慮;美國内戰的爆發不僅因為南北意識形态的對立,還因為廢奴在經濟上的不可能;矽谷和華爾街的衆多風險投資公司并不是什麼靈光一現的新潮産物,而深深根植于“五月花号”的籌資過程中;美國及盟國在二戰中的勝利不隻因為戰鬥能力,更因為軍備生産能力和充足的物産;一個家庭、一棟房子、一條狗和兩輛車之是以成為典型的美國夢,也自有其物質和地理原因。

14.

《古猶太教》

[德]馬克斯·韋伯 著;康樂,簡惠美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古猶太教》是《宗教社會學論集》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研究古猶太教都是從宗教學的角度,以文獻考證來看待古猶太民族與現代基督教的關系,而韋伯則用社會學的方法重新梳理史料,把古猶太教放在西方和近東整個文化發展交彙點上審視這一宗教曆史的内在理路,進而揭示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兩大對立宗教文明盤根錯節的難解因由,進而寫出他對猶太教曆史發展過程的一家之言。

15.

《說中國》(插圖版)

許倬雲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許倬雲教授以系統論的方法,圍繞着“中國究竟是什麼,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複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本書的結構體例、行文風格,均屬于“大曆史”的範疇,沒有鋪陳細節,也沒有繁瑣的論證,而是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關鍵點,以及互相間的互動,來勾勒出各個時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擊節的真知灼見,也不時流露出作者對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切關懷。

16.

《帝制時代的中國》

[美]賀凱 著;趙婧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本書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賀凱撰寫的一部中國通史著作,1975年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它是專門為對中國曆史和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而寫的,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文明從史前到1850年的漫長曆程。

這部涵蓋整個中國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選材獨到,叙述精當,很符合美國大學優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後,被美國的大學廣泛地作為中國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作者将中國曆史分為三個主要時期:形成階段,從遠古時期到前3世紀;早期帝國時代,從前3世紀到10世紀;晚期帝國時代,從10世紀到19世紀中葉。古代的這三個時期都以數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統治模式、社會經濟組織、宗教文化發展和文學藝術的成就。

賀凱(Charles O. Hucker,1919—1994),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重要的中華帝國史學者和亞洲研究領域學術計劃重要的推動者。他的著述甚豐,其中《中國古代官名辭典》是在傳統中國的政府組織這一問題上用西方語言寫作的、最為全面的指南,《帝制時代的中國——中國曆史文化簡史》是一部廣受歡迎的中華帝國通史,《明代的傳統中國政權》(即《明代政制考》)則是其研究明史的成名之作。

17.

《西方世界軍事史》(三卷)

[英] J.F.C.富勒 著;鈕先鐘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西方世界軍事史》是英國著名的世界軍事史大師富勒将軍的傳世之作。作者窮三十年之工,成就了這部卷帙浩繁的西方戰争通史。全書以西方曆史上的決定性會戰為主結構,較長的描述了其經過與影響、将領人格個性、政治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等,同時以大事記串聯各會戰間的政治發展與戰争的由來。會戰各章好像海浪的高峰,大事記則像夾雜其間的低谷,如此這般高低起伏,形成了長達3500年的西方戰争史。

《西方世界軍事史》共分三卷。第一卷:從遠古時代到勒班陀會戰;第二卷:從西班牙無敵艦隊失敗到滑鐵盧會戰;第三卷:從美國南北戰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書約150萬字,從西方文明的源頭希臘羅馬,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囊括西方曆史上所有的經典戰事,内容翔實,分析精辟,見解獨到,被公認為西方軍事通史上無出其右的典範巨著,是研讀西方戰争和曆史的必讀經典。

18.

《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

周濂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是什麼使得權力或強力成為道德上對的”是2000多年來政治哲學不斷追問的問題。

聚焦現代政治的讨論域,結合漢娜·阿倫特、約翰·西蒙斯、哈貝馬斯及羅爾斯的觀點,作者首先從概念分析的角度區分了正當性與證成性:正當性是一種“回溯性”的概念,它關注的是權力的來源和譜系,也就是從“發生的進路”去評價權力;而作為“前瞻性”概念的證成性,關注的是權力的效用和達成的目的,也即從“目的的進路”去評價權力,确立了道德評價國家的兩條進路。

從政治正當性與證成性的區分出發,作者進一步在政治義務與政治責任之間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圖:國家正當性與公民的政治義務具有概念上的關聯性,而國家證成性則與公民的政治責任相關聯。

由此,通過對概念關系的梳理标定了正當性在當代政治哲學概念地圖上的位置,利于廓清被語言迷霧遮蔽的現實,幫助我們獲得直面現實複雜事态的理論勇氣。

19.

《感覺·理知·自我認知》

陳嘉映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感覺”“理知”“自我認知”是著名哲學家陳嘉映先生長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題。秉持一貫的論述特點,在本書中,他從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學中此類論理詞背後的理路,進而拆掉概念的圍牆,将其貫穿、打通,讓我們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以及與我們生活的聯系。不管談感覺、理知還是自我認知,他總是連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談,連着整個時代、人類經曆過來的一個個時代在談。

在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面對技術化、數字化的大形勢,如何認知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認知我們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視角,讓我們對這個世界重新産生感覺,更有力量去應對當下的問題。

這不是艱澀的哲學論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終關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學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給我們聽。

20.

《西方哲學史講演錄》

趙林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哲學是活的生命。”“哲學史就是哲學。”遵循“曆史與邏輯相一緻”的原則,本書從古希臘哲學一直講到黑格爾哲學,突出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内在邏輯,通過揭示不同哲學家出現的曆史順序與哲學概念發展傳承的關系,展現了哲學史就是哲學概念演變的生命曆程,而不是堆積以往哲學家思想遺骸的荒冢。

作為一部講演錄,本書在作者多年講授的“西方哲學史”通識課程基礎上整理而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晦澀的哲學概念娓娓道來,并省去了引經據典之繁,可謂哲學入門書首選。此次修訂版特别增加“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一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從英國經驗論哲學和自然神論向德國古典哲學的過渡,彌補了初版之憾。

每個人都是有哲學慧根的,哲學史的訓練正是通過啟發我們的睿智慧根使我們成長為具有獨立批判精神的愛智者。

21.

《從驚奇開始》

劉擎 等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青少年親近哲學,也許就像戀愛一樣,是一種本能。當處于這一成長階段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對世界投以懷疑和好奇的目光,開始去追問“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基于青少年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立足當下語境,本書邀請八位高校哲學系教師擔任主講人,圍繞自我、生命、幸福、愛、心靈、科學等經典哲學問題,以情景化的方式,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哲學概念化為生動的講述,去回應青少年存在的困惑,開啟他們的探究與發問之旅,進而幫助他們跳脫習以為常的思維,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并讓内心變得豐盈而深刻。

與此同時,對于所有曾在青少年時期有過這種人生之問或者在長大後的某一時刻重新開始思考這些問題的成年人,本書也是一個讓你再次踏上自我思考之旅的契機。

22.

《攀登尼采》

[美]約翰·卡格 著;劉漪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這是一個關于兩場哲學之旅的故事:一場發生在約翰·卡格的青年時期,19歲的他隻身前往阿爾卑斯山,在群山間尋找尼采寫下名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靈感之源;另一場則發生在17年後,人到中年的卡格已經為人夫、為人父,在截然不同的心境之下攜妻女重上阿爾卑斯山,再度與尼采的困境與救贖相遇。

何為“超人”?如何“成為你自己”?這是尼采哲學中兩個極為關鍵的命題,而本書作者卡格認為,這兩個問題在某個層面上可以合而為一。“超人”是對平凡自我的超越,但實際上也正在“自我”之中;“自我”并非一個被動存在于某處等待我們去發現的事物,而是一個在不斷積極變化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來的形象。

攀登尼采,是攀登尼采走過的崎岖山峰,是攀登尼采哲學中的精奧之處,也是在攀登的姿态裡叩響與尼采理想的共鳴,在人生無可避免的墜落處,找到那條回歸自我的“超人”之路。

23.

《女孩們的地下戰争》

[美]蕾切爾·西蒙斯 著;徐陽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為什麼昨天還很親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為什麼有人會躲在背後說壞話,抱團排擠人,甚至霸淩别人?比起男生間的“用拳頭解決問題”,女生間的攻擊似乎更為隐秘和複雜。然而從家長到老師,大多數人都将其視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決的嚴肅問題。

在本書中,蕾切爾采訪了曾是霸淩對象和霸淩者的女孩們,直面給無數女性帶來困擾乃至創傷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載了更多社會要求:受人喜歡比表達真實想法更重要,成為“完美女孩”比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對沖突和憤怒的回避令女孩們慣于采取“另類攻擊”的方式處理争端,也令她們頻頻陷入人際戰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們的地下戰争》希望能夠重構社會對于女性霸淩問題的認知,并為家長和學校提供實際的解決政策。讓每一個女孩都能學會尊重和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是本書作者和受訪者共同的期待。

24.

《裡約折疊》

[英]米沙·格蘭尼 著;吳桑雨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裡約熱内盧,一座被上帝眷顧,也被魔鬼詛咒的城市。這裡有着最美麗的海岸線,岸邊伫立着富麗堂皇的酒店和高樓,招待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這裡也有着最肮髒的貧民窟,它們紮眼地挺立在市中心的小山坡上,沒有自來水,沒有穩定供電,人們居住在火柴盒一樣的擁擠住宅裡,時刻面臨着槍戰、毒品和死亡的威脅,深陷暴力、貧富差距、政治腐敗織就的巨網中。

内姆,南美洲最大的貧民窟羅西尼亞的“掌權者”,也是全巴西最想逮捕的頭号毒枭。在女兒患上絕症、不得不向黑幫俯首求助之前,他曾是一名普通的父親和上班族。一場變故改變了他本該平靜的人生,将他卷入了毒品、暴力、貧窮和腐敗的旋渦之中。這是關于内姆和羅西尼亞貧民窟的故事,也是裡約熱内盧這座“上帝之城”和毒品地下經濟的故事,更是關于巴西數十年間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遷的記錄,而書中人物所面對的不平等處境和艱難抉擇,則關乎我們每一個人。

25.

《量子力學,怪也不怪》

[英]菲利普·鮑爾 著;丁家琦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量子物體具有波粒二象性?能夠狀态疊加、遠端糾纏,呈現出不确定性,甚至開啟多世界?薛定谔的貓,真的可以既死又活?甚至,量子世界隻存在于人的觀察之中?……

玻爾、費曼、海森堡、薛定谔、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實體學家也在犯誤?——那他們為什麼還偉大?

各種量子“理論”迄今都還很怪,在解釋力和自洽性方面都還有欠缺,但這不是量子世界“本身”的問題。人類對量子世界的了解,百年來也确實在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樂觀地說,雖然還有很長的路,但我們正在一點點逼近“真相”。

透過本書,你會一覽量子力學理論發展的百年曆程,站在科學巨人和精美理論的肩膀上,對量子世界多一絲了解,并對量子理論的應用如“量子計算機”等的前景抱持更為切實、合理于是也更有希望的期待。

26.

《頭條實體學》

[美]理查德·A.穆勒 著;李盼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你知道嗎?實體其實是高科技領域的人文教育。大到新聞頭條上的國際大事,小到我們的日常活動,都涉及許多重要而前沿的實體知識。

本書源于美國著名實體學家理查德·A. 穆勒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為非實體專業開設的通識課。自2006年開始,連續幾年被學生熱捧,大教室座無虛席。講義出版後十多年内,多次再版,成為北美15所名校推薦讀物,甚至被《SCIENCE》雜志譽為“大衆科學傳播的典範”。

作者以幽默的語言,從熱、聲、光、電、原子能、量子、宇宙論等13個角度,闡述了新能源、核安全、太空探索、減災防災、全球變暖等重要話題中的實體,同時,講解了減肥、開車、聽歌、購物等生活背後的科學。本書沒有繁複的計算,卻有詳實的資料支援。作者認為:學實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了讓我們明辨資訊,認識真實的世界。

27.

理想國·大家的藝術史叢書

《畫語錄:聽王季遷談中國書畫的筆墨》

(第二版)

徐小虎 著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從1971年到1978年,徐小虎正式跟随旅居紐約的王季遷學習書畫筆墨的奧妙。可掌握了書畫風格“結構分析”的小虎,為什麼還要進一步研究筆墨之道呢?因為她清楚,如果不能辨識書家、畫家的筆墨,就無法真正了解中國書畫的精髓。通過長達八年的對談,小虎不斷提問,身兼一流的書畫家、鑒定家與收藏家的王師逐一回答,并做筆墨的示範和畫作的細讀。書畫筆墨的不宣之秘, 在小虎的“結構分析”與王師的“直覺經驗”碰撞下,終于逐漸被揭開。而在此之前,沒有人把筆墨的道理說清楚。

40多年後,耄耋之年的小虎重審王師關于筆墨的闡釋。在原有對談材料的基礎上,以她一生求索中國書畫的累積,增添56條近萬言的新注;并在203件作品,410幅整幅、局部細節高清圖檔的配合下,視覺展示王師和小虎描述的關于筆墨品質的内容,直覺闡明二人的視覺體驗。

有朝一日,随着越來越多年輕一輩熟悉本書中所提供的對筆墨細節的細讀,全新的中國書畫史将會出現,與世界其他美麗的文化史一起引以為豪。

28.

《霍克尼論攝影》(增訂本)

[英] 大衛·霍克尼 [英] 保羅·喬伊斯 著;

栾志超 譯

沒有閱讀,就相當于什麼也沒有經曆|理想國12月書訊

《霍克尼論攝影》(增訂本)收錄了大衛·霍克尼與好友保羅·喬伊斯關于攝影的對談十七篇,内容關于霍克尼的圖像思考與影像實驗,展現了一位多才多藝、創造力十足的藝術家,在探索攝影可能性的道路上可以走多遠。觀看與空間,是霍克尼一如既往的關注。在本書中,他認為拼貼是擺脫傳統觀看方式的關鍵,是對表面的确認。霍克尼将自己的創作看作是用攝影來批判攝影。“畢竟,光用言語是不行的。你得使用攝影的語言。”

《霍克尼論攝影》充分展現了一位傑出藝術家的實踐自覺與理論自覺。作為大衛·霍克尼唯一一部專門論述攝影與影像藝術的著作,本書第一版曾在1994年被引進中國,在藝術相關專業的師生群體中引起了廣泛讨論。此後的二十餘年,随着大衛·霍克尼著作的中文版陸續推出,本書逐漸淡出了國内讀者的視野。理想國首次引進增訂本,期待它将持續激起新的、更大的水花。

書攤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