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18歲的張作霖離開家之後到底去了哪裡,他做了哪些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人,奉系軍閥首領,北洋政府第十四位首領。人稱“東北王”。

1890年(光緒十六年),張作霖離家之後來到了現在位于營口附近20多裡路的高坎鎮,給人家放馬放豬,幹一些農活,後來在大雜店打雜,人家讓幹啥就幹啥,掃掃院子,跑跑腿,甚至跟人合夥開過壽衣莊子。
他在高坎鎮混了五六年,在此期間他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孫老太太一直給他飯吃,張作霖認她做了幹娘,樊老漢撿回了他的一條命,大車店的常掌櫃又救了他一命,可以說高坎鎮就是張作霖的第二故鄉。1912年,張作霖衣錦還鄉,他帶領部分手下來到高坎鎮,在路上,他特别交代士兵說:“到了高坎鎮不允許碰一草一木,不可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将近20歲的時候,發生的種種事情讓他待不下去了,這時候他就跑到營口報名參加了清軍。
當清兵四年多不到五年,還當上了騎兵哨長,相當于現在的小排長,他回到家以後,正逢甲午戰争結束不長時間,形勢仍然很混亂,當時清王朝對地方的管控已經力不從心了,政府對地方的管理松弛散漫,導緻地方治安混亂,匪幫猖狂,百姓的生活混亂不堪。
清政府下令地方辦保險隊,那麼這個時候有這個政府派官員去辦的,也有地方自辦的,加上清政府移防,張作霖也抓住了這個機會,張作霖于1895年回到家鄉,在他嶽父的支援下,組織當地的紳商辦保險隊,張作霖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張作霖的保險區治安良好,遵章守紀,很少有土匪敢騷擾此地。
張作霖早期豐富的閱曆,經曆的種種坎坷,為之後他稱霸東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14歲離家外出闖蕩,到41歲逐林東北,20多年的時光中珍藏着一位農家少年的奮鬥曆程,也彰顯着他的聰明才智。
以上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