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動頑匪王鳳崗:混過了解放戰争,卻因一封信被蔣介石囚死台灣

平(北平)津(天津)保(保定)三角地帶,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因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成為敵我必争之地。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湧現了無數個可歌可泣、永彪史冊的英雄人物。同時,也出現過一些禍害人民、出賣民族的敗類、怪胎。頑匪王鳳崗就是

抗日戰争爆發以來,這一地區匪患極少,在長期的鬥争中土匪和雜色武裝,大部分被八路軍改編和消滅。沒被消滅的,也為日軍所不容,最終不是當了漢奸,就是被擊潰。但是,頑匪王鳳崗卻在這個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遊手好閑的纨绔子弟

那麼,王鳳崗到底是何許人也。

冀中北部有一條水面寬闊、洶湧不羁的大清河。在新城境内,這條河的上遊東岸,有個百戶左右人家的村莊叫雙鋪頭村,大土匪王鳳崗1914年就出生在這裡。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地主,還經營有幾家大作坊。

纨绔子弟出身的王鳳崗,自幼善交往,學校讀書時即結盟拜把,成為沿大清河36編鄉36友之一。

王鳳崗在城南關行宮完小,因欺負女生,曾被學校開除。後來鄉師畢業後,在前渠堤村當老師,一次玩槍走火打死了人,被學校解雇。回鄉後,其父親王自高讓他帶雇工下地幹活,他怕苦不幹。讓他經營榨油作坊,他又漫不經心,氣得其父大罵他是“廢物”。

見風使舵的跳梁小醜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寇瘋狂進攻,國民黨政府和軍警向南潰退,廣大群衆惶惶不安,扶老攜幼四處逃亡,潰散的國民黨士兵則沿途搶掠……這時,王鳳崗自感安全不保,于是串聯附近村莊富豪,成立聯莊自衛團,按40畝地一支槍攤款。他用這些攤派錢購買了數十支槍,而後招兵買馬,團丁達到70餘人,自任團長。他們在村邊挖壕築寨,武裝自衛。

在當時群雄競争的亂世之下,王鳳崗思緒不定,左右徘徊,何去何從拿不定主意。就在王鳳崗猶豫期間,從永定河國民黨軍防線撤退下來的第53軍中,有一個後衛連發生兵變,連長被打死,該連的排長江東升當了總指揮,在新城、雄縣、固安一帶打起抗日旗号,一些愛國知識青年也紛紛投奔,很快發展到數千人,自稱“華北群眾自衛軍”。

王鳳崗在謀士許英向的建議下,帶團丁200餘人槍,投奔了江東升部。但江東升隻委任王鳳崗為副團長,王對這個職務安排很不滿意。

于是在他的36友之一、親日分子、地主裴鴻運的運作下,開始悄悄和日軍接觸,最終雙方談攏條件,王鳳崗帶着自己的隊伍在涿縣當了“皇協軍”,進駐宮村日軍據點,成了地道地道的漢奸。

王鳳崗雖然找到了靠山,但他投降日本的風聲很快傳開。他的老同學、其他結盟兄弟們不斷耐心規勸:“投降日本就是民族敗類,是漢奸!”這些忠告,還真起了點作用,王鳳崗決定脫離日本人,投奔八路軍。

幾天後,他趁據點的日軍熟睡,讓人胡亂開槍,趁亂把隊伍拉了出來,連夜投奔八路軍第120師3支隊。歸3支隊後,王鳳崗堅決不同意将他的隊伍編散,不得已3支隊将其改為冀中軍區第5軍分區外圍武裝第7路。

王鳳崗的隊伍開始隻不過四五百人,但很快發展到七八百人。由于人員成分複雜,流民、逃兵、散匪不少,雖經整頓,加強教育,紀律仍然不好。于是,八路軍第5軍分區将其改編為直屬特務大隊,王鳳崗任大隊長。不久又将特務大隊改編為第27團。王鳳崗為副團長,王鳳崗對這次改編十分不滿,認為明升暗降,同時,對八路軍的紀律他也受不了。

當時,冀中軍區提出各軍分區要統一思想,建設政治、作戰都過硬的主力兵團,第5軍分區決定抽調他們到冀中集訓。在去冀中的途中,王鳳崗唆使一個排開小差跑回大清河北去了。沒過幾天,王鳳崗再使陰謀,以回去收容開小差的那個排為名,又帶人傳回大清河北。當他找到他那一排人後,就又開始過上了吃喝玩樂的土匪式的生活。

心如蛇蠍的殺人魔王

王鳳崗的隊伍竄回到新城後,開始在與涿縣交界的王禦史莊等村修碉築堡,準備固守。他聲稱:“我不抗日,也決不親日。”實際上他在做投降日本的準備。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由原第5軍分區改稱)曾派人做争取工作,力争團結他抗日,他不但不接受,還以武力相對峙。第10軍分區29團想以武力解決他,但因種種原因未能使其就範。

不久,王鳳崗又帶隊伍投奔日寇,死心塌地當了漢奸。為取得日軍信任,王鳳崗除積極為日寇出謀劃策,破壞共産黨的抗日工作以外,還利用他熟悉地理環境、爪牙衆多、情報面廣等便利條件,頻繁出擊,不斷襲擊八路軍和地方抗日從業人員。

1939年9月,涿縣抗日政府縣長張乃東、縣工委書記樊幹等20餘人到該縣柳河營一帶進行抗日括動,宿在東代屯村,不幸被王鳳崗率200餘匪于拂曉包圍,因寡不敵衆,除樊幹等少數人突圍外,縣長張乃東等10餘同志壯烈犧牲在大清河邊上。

王鳳崗到處吹噓他殲滅百餘名八路軍并擊斃“八路縣長”等等,受到日軍贊許,日軍司令官小賓獎給他一把日本指揮戰刀,以示鼓勵,并任命王鳳崗為僞警備隊副隊長。

1943年7月,王鳳崗經過活動,由國民黨河北省保安司令下令,把王鳳崗正式從涿縣調回新城縣充任僞保安副聯隊長。此後,王鳳崗帶領他的隊伍,脫離了日軍的實際控制。成了日軍管不了、八路軍打不到的土匪。

自此以後的三四年間,是匪首王鳳崗最為猖狂的時期,也是新城一帶人民慘遭屠殺迫害最嚴重之時。

詭計多端的王鳳崗,令其所屬冒充“八路”,夜間潛入我遊擊區,抓捕我村幹部、進步人士和無辜群衆,一些人還被他割頭示衆。經他親自帶隊殺害的抗日幹部和老百姓,達到幾百人之多。

1945年春,日軍和王鳳崗僞軍奔襲米家務、昝崗等地,圍剿我第10分區上司機關受挫。王鳳崗惱羞成怒,将十裡鋪大橋堵死,提開永定河金門閘,引永定河水入白溝河,然後掘堤防水,緻使新城、雄縣、霸縣等數百村莊房倒屋塌,百萬畝麥苗被淹。

他的隊伍更是到處搶掠,強奸婦女,無惡不做,成了真正的惡匪。當地群衆恨透了這個殺人魔王。

顯赫一時的反動先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雖然王鳳崗早就預計日本人不會長久,但沒有料到這樣快。

日本投降後,王鳳崗惶惶不可終日。在别人的牽線下偷偷跑到北平馬耀三(國民黨北平黨部成員)家,彙報情況,詢問形勢,征詢訓示,馬斬釘截鐵地說:“一定固守住現有陣地,決不準向八路降一兵一卒。蔣總裁也明令日軍隻準向國軍投降。”

談話中并說,蔣已委任孫連仲為河北接收大員,孫是河北老鄉,雄縣龍灣人,撬開孫家的門,有什麼事都好辦。

反動頑匪王鳳崗:混過了解放戰争,卻因一封信被蔣介石囚死台灣

孫連仲

這天,馬耀三引見王鳳崗到孫連仲的官邸。孫連仲見到王鳳崗,不但熱情招呼讓茶,讓座,還關心地問了家鄉一帶新城、雄縣的形勢,并問及幾年來與八路軍鬥争的情況。王鳳崗見問及與共産黨、八路軍的鬥争,即刻眉飛色舞起來。心想,隻要不提當漢奸、當土匪、幫日本幹的那些事,就好辦。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從怎麼參加抗日,共産黨怎麼不肯重用他,到所謂假親日……

孫連仲捋了一下胡子,微笑着說:“早有所聞,你就好好幹吧。”他還拿蔣委員長“隻問行為,不問職守”的話來寬慰他。王鳳崗聽了,連連點頭,心領神會,高高興興傳回新城。趕緊拿掉日本“膏藥旗”,換上了國民黨“狗牙旗”。

然後,召集他的同僚,傳達孫連仲接見時的情景和訓話之後,即派出土匪,四下搜集偵察八路軍情況,聯系一些散匪、無賴、流氓、兵痞等,到城外的解放區造謠言,搞暗殺,擾亂社會秩序。

1945年9月15日,王鳳崗指令百餘匪徒包圍城南十裡鋪村。清晨,槍炮聲四起,匪徒們蜂擁進村,挨家亂翻亂搶,正在這村做發動群衆工作的第4區區委書記李克等10餘人,在群衆的掩護下脫險,但縣敵工幹事吳慶雲和兩個民兵遭敵殺害。匪徒騷擾兩個小時,抓捕3個群衆,打傷多人,搶了大量棉花、糧食後竄回新城縣城。

王鳳崗為了報答國民黨這個新主子,進一步鞏固其所占區,不擇手段瘋狂屠殺我軍政幹部和革命群衆。他組織派遣黑殺團将新城附近村莊的共産黨員孫占、馬玉昆和同我解放區有過接觸的革命群衆20多人殺害,然後填入護城河冰窟。

1946年剛過麥收,王鳳崗指使匪頭目張義齋、李鳳等率匪一個大隊,拂曉包圍了辛橋區委政府駐地大清家村。區委書記李子玉、區長韓慎之等奮勇還擊,擊退敵人多次沖擊,一直戰鬥到中午區長韓慎之在房頂堅持到隻剩兩顆手榴彈,當敵人沖上房來,他用兩顆手榴彈向敵投去……最終,他和堅守的5位幹部戰士終因彈盡援絕,全部犧牲。

王鳳崗自己在給孫連仲寫的總結上,總結了近一年來所謂剿共收獲:消滅共軍一個大隊、一個縣委、一個縣政府、四個區政府、100餘村共黨組織和近300名共黨分子。

憑借着沾滿人民鮮血的雙手和重金打通關節的伎倆,王鳳崗總算爬上僞河北省十專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的寶座。

轉眼間,時間到了1947年10月、11月,晉察冀野戰軍進行了清風店戰役,攻克了石家莊。國民黨在華北的地盤越來越小,戰場上越來越被動。王鳳崗四處出擊,開始遭受挫折,漸漸的,有些地區再無力固守。

1948年初,國民黨軍的頹勢越發明顯。在這困難之際,南京的國民黨政府國防部接到了河北省保安司令部的彙報,說平、津、保三角地區有個叫王鳳崗的,由一個縣,勢力發展到十來縣,士兵由一個團,發展到兩個旅,十來個團,對付抗日軍民很有一套辦法,其經驗值得推廣借鑒。

蔣介石和南京政府得知這樣一個好消息,感到很有價值,于是訓示河北省保安司令部,約定時間召王鳳崗來南京晉見黨國要人,推廣王鳳崗的經驗。

1948年5月5日,王鳳崗由僞河北省保安司令部政工處長陪同,由北平乘中航班機飛抵南京,到國民黨主辦的中央幹部訓練團作所謂實行新政、土改經驗報告,并準備晉谒蔣委員長。王鳳崗這個土匪在南京招搖撞騙了一段時間,蔣介石為防止土匪壞了黨國的名聲,沒接見他。

王鳳崗在南京,特别吹噓他的傑作“三角碉堡”,還自己命名為“王鳳崗式碉堡”。他在八路軍幹過,知道八路軍攻堅沒有重武器,是以,他别出心裁,設計、完善了“王鳳崗式碉堡”。在一段時間内,這種工事,對抗八路軍,延緩滅亡,确實起過一些作用。

反動頑匪王鳳崗:混過了解放戰争,卻因一封信被蔣介石囚死台灣

日軍碉堡

所謂“王鳳崗式碉堡”,實際是依據日本的碉堡改進的,構築陣地時,在當中建築一座一丈多高的主炮樓。主炮樓下有暗堡,暗堡高于地面,有射孔。四周挖深溝,成三角形。溝外有鐵蒺藜等障礙物防護,每個角建一暗堡,與主暗堡相連。如敵方進入溝内,可利用小暗堡射殺,不讓敵方在溝内生存。在主炮樓被摧毀後,躲在主暗堡裡仍然可以指揮、頑抗。

1947年春天,冀中軍區某部在攻打容城時,将匪徒幾乎全殲的情況下,匪首帶部分人據守“王鳳崗式碉堡”頑抗,八路軍圍困九晝夜,未能得手。在孫連仲派兵馳援的情況下,隻得含恨撤退,這成了“王鳳崗式碉堡”的經典戰例。

實際上,

“王鳳崗式碉堡”

強調的無非是平面交叉火力和垂直交叉火力的互相配合而已,對缺少攻堅火力的八路軍有很強的針對性,然而,一旦遇到有重武器的對手,這種工事就是活靶子,價值并不高。

王鳳崗在南京等了很久,雖然沒有被蔣介石接見,但是他的“王鳳崗式碉堡”,引起了國民黨軍隊一些人的注意。王鳳崗從南京回河北後,被任命為第二清剿區司令官。

王鳳崗匪幫的猖狂,成為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和大清河兩岸人民的心腹大患。冀中軍區和第10軍分區,多次部署消滅他們。無奈他們距離北平、天津、保定太近,新城附近一些村鎮也為匪幫控制,又極易得到北平、保定、天津國民黨軍隊的支援,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1948年10月2日晚上,王鳳崗突然接到一個情報,說第10軍分區75團住在闆家窩了。王鳳崗一聽,高興得從床上跳下來,說:“活該老子有這點運氣,這塊肥肉,算跑不了啦!”從抗日戰争開始,王鳳崗匪幫沒少和八路軍第75團打仗,兩軍打紅了眼,成了生死仇人。

他當即通知副官,各團馬上集合隊伍,包圍第75團。他認為機會難得,不能錯過。隻要吃掉75團,既解了心頭之恨,又可在大清河北為所欲為了。

匪幫集合後,他以主力保安一旅為主,其餘團隊全力協同,偷偷摸摸插入闆家窩附近的大小劉民莊一帶。拂曉,匪幫像餓狼捕食一樣撲向闆家窩。第75團和新(城)固(安)聯縣獨立營,确實駐在闆家窩,但那是第10軍分區作戰部署的一部分。上級指令該團:進駐闆家窩後,敵人來打,既不能把敵吃掉,又不能頂不住,也不能随便撤離。

果不其然,一早,王鳳崗匪幫猛撲闆家窩,戰鬥打響,霎時槍炮聲響成一片,村内外一片火海。第75團在村内雖然人數不多,但憑借工事沉着抵抗。雙方正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王鳳崗的探子來報:西北面的興隆莊、小王莊一帶有八路出現;東北面的八洋莊、蠻子營也有八路增援;尤其是西南面的沙口一帶有八路大部隊活動。随後,探子又報:有八路向前線指揮部大、小劉民莊直插過來。

王鳳崗這才醒悟過來,大叫“不好”,通知趕緊撤兵。但為時已晚,原冀中第10軍分區司令員劉秉彥,這時是晉察冀第7縱隊20旅旅長。他和王鳳崗打了多年的交道,這次欲全殲匪幫,他将所屬的第20旅、21旅、19旅各一部佯攻保定,以轉移敵軍主力視線,暗中将主力隐蔽直插靠近大清河的容城等地。拂曉戰鬥打響,隐蔽插進的部隊急行軍,分三路越過大清河,截斷敵人退路,形成對王鳳崗匪幫的合圍。

解放軍釆取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術,打得王鳳崗匪幫暈頭轉向,潰不成軍。大小劉民莊一開闊地,成了土匪的墳場。經過四五個小時的激戰,号稱王鳳崗的“王牌”軍僞保安1旅3000餘人全部被殲滅,其餘僞匪大部潰逃。

慘敗後,新城這個王鳳崗經營多年的老窩不敢待了,他帶着殘兵敗将,一溜煙跑到良鄉、豐台,一路上收羅一些潰散的士兵、還鄉團之類。

1948年底,國民黨的形勢開始急轉直下。11月2日人民解放軍在遼沈戰役中全殲東北蔣軍47萬餘人,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已經是驚弓之鳥,北平四城緊閉。

王鳳崗想進北平躲避,但傅作義知道他是土匪出身,為防止他的隊伍搞亂了社會治安,不但不讓他的部隊進北平,還把所有保安團、保安隊等雜牌武裝統統編入國民黨的正規部隊,并正式通知王鳳崗及保安司令、旅長、專員于11月10日,在北平鐵獅子胡同河北省政府所在地開會,宣布整編方案。

王鳳崗自恃有背景總想在編制上讨些便宜,與宣布整編方案的新任省主席楚溪春還有一番争吵,但傅作義一到場,王鳳崗就敢怒不敢言了。

王鳳崗無能為力,其殘部被統一編入110軍,駐守永定門外。

客死台灣的一介囚徒

解放大軍兵臨城下,平津解放在即。王鳳崗自知血債累累,不可饒恕。便同16軍軍長袁普、13軍軍長安平山逃往青島,後轉南京。

王鳳崗逃到南京後,随着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上海解放,他又逃往廣州,投奔宋子文、陳濟棠。宋、陳委托他去海南島籌組海南島某行政公署。

1949年7月,他被任命為海南島第2行政公署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新中國成立那天,當時的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匆忙在風雨飄搖的廣州召開會議,研究敵後遊擊計劃。

王鳳崗參加了,認為這是一條好辦法。會後,他回到海南島,即搜羅逃亡到南方的同僚,先後将匪徒劉桂州、王渙、李樹藩、郭志鈞、劉桂南等找到,商議組建華北遊擊隊,号稱“xx救國軍”。

反動頑匪王鳳崗:混過了解放戰争,卻因一封信被蔣介石囚死台灣

蔣介石在台灣

王鳳崗說:“如果依靠房山、涞水山區為依托,建好地盤,再向新、涿、雄、固、霸平原一帶發展,形成包圍北平之勢,再加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反攻複國有望矣。”

他又說:“據我所知,我的部下大都未降共,降共是自取滅亡。如聽說我們國民政府号召組建救國軍,必積極響應,紛紛來投。發展到十萬至三十萬人的反共遊擊隊伍,是完全可能的。”

随後,他搞到了一些經費,又将活動方法、聯絡地點和信号,人員組織、代号名稱規定好,然後派岀一批特務到京郊各縣潛伏活動。

海南島第二行政公署中尉潘志儉即是第一批派來的特務之一。他們到北平不久,即被北京市公安機關抓獲。由于派來的這批特務,大都有原僞軍、土匪身份,是以一露頭,即被人民發覺,沒多久,即被一網打盡。死心塌地與人民為敵的反革命分子謝大謙、王秀山、劉傑等均被人民政府抓獲處決。

王鳳崗的海南第2行政公署專員寶座,隻坐了八九個月,随着人民解放軍在海南島登陸,王鳳崗趕緊逃離海南島,到了台灣。

到台灣後,他曾在台北縣當了幾個月縣長,“國防部”考慮他構築工事還有一套,即讓他家屬住在台北市龍江街,命他去澎湖島,到胡宗南司令部幫閑、建築工事。正當王鳳崗心安理得在澎湖列島胡宗南司令部當幫閑,沒有多久,便不知何故免了他的職。這對于一貫鑽營,愛出點風頭的王鳳崗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冷水澆頭。

一天晚上,他是怎麼也耐不住性子了。腦子裡反複在想:三次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國軍反攻大陸隻不過是空想,到底大陸是個什麼情況呀!華北遊擊隊(即他要組織的反共救國軍)有點眉目嗎?家鄉情況怎麼樣呀?

他終于忍不住抄起筆,寫了一封信,寄給大陸朋友,詢問上述情況。可是,他的那封信,未發出就被蔣介石的特務截獲。

當時大陸和台、澎、金、馬諸島之間,形勢極為緊張,兩邊每天都是劍拔弩張,炮聲隆隆不斷。特别是蔣介石和國民黨當局,說反攻大陸隻不過強打精神嚷嚷而已,而時刻擔心的是自己的安全,因為不斷有國民黨軍官投誠,對台灣構成威脅。

蔣介石得知王鳳崗偷偷投書大陸,哪還往好處猜?加之王本身就是一個見風使舵、善于鑽營的主。于是即派特務将王鳳崗從他寓所抓捕,不由分說押送軍法監所。

反動頑匪王鳳崗:混過了解放戰争,卻因一封信被蔣介石囚死台灣

台灣綠島監獄

王鳳崗被捕後,既不允許其申辯,也不公開審理和宣判,就押送嘉義市陸軍監獄,後轉移到距台灣島七十海裡的綠島監禁。這個綠島無人煙,四面環水,而且三面大海,滿是大旋渦,船都不能靠岸,隻有一面可進出船隻。來此的犯人,想越獄逃跑比登天還難。當年當土匪、漢奸,胡作非為為蔣發動内戰賣命的王鳳崗,到頭來竟落得這個結局。

王鳳崗在監獄裡懊喪、羞悔、悲憤,積郁成疾,于1962年病死獄中,時年48歲。當年禍害冀中十多年的頑匪,逃脫了人民法網,卻落入蔣家王朝的監獄,也正是罪有應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