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今天上午10點,癱瘓在床17年的腦癱患兒石阿寶今天完成首期治療,從泉州一家醫院的康複中心出院回到石獅婷婷兒童院,一同出院的還有同批受到愛心資助入院治療的石啟康、石鴻宇。

前情回顧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

可喜的是,石阿寶治療效果十分明顯,已經基本能夠獨立行走,并學會了簡單的語言交流,石啟康也也完全學會了獨立行走。

令人擔憂的是,三人完成第一階段治療後,如果不能持續康複訓練,好不容易恢複的身體機能可能再次退化。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就要回福利院過年,三患兒與醫院康複科阿姨依依不舍

離别的淚水

“我們一起合個影吧!”

“你們回去要乖乖聽話,不要傷心。”

在康複病房裡,數個月來,貼身照顧三個腦癱患兒生活起居的董阿姨和聶阿姨将孩子們攬在懷裡,一遍遍吩咐着。

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石啟康明顯是聽懂了意思,眼淚吧嗒吧嗒滴了下來,熱得在場的人一陣心酸。石阿寶則顯得有些興奮,她反複與大家拍手,嘴裡不停發出聲音。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康複科主任成傑和負責三個孩子肌體、語言等康複訓練的幾名康複理療師也來到病房裡與孩子們互動。成傑醫生不斷地與石獅福利院婷婷兒童院的從業人員交流着,叮囑他們孩子回去後,要保持足夠的訓練頻率。

湧動的愛心

知道三個孩子要走,病區裡的許多陪護家長也特意過來和孩子打招呼道别,濃濃的暖意洋溢着整個病房。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行李已經裝好,人仍在依依不舍

其實,從三個孩子入院開始,愛心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入院開始,成傑主任和部分醫護人員就愛心承擔了三個孩子的夥食費。幾位年輕的女康複師看到孩子們鞋子破了,分别給每個孩子買了鞋子、襪子。因為石阿寶有實體性的長短腿,姑娘們還貼心地給她左腳 的鞋子另外加了墊子。

病房裡的其他陪護家長知道三個孩子的身世後,紛紛買來新衣服。現在,石阿寶隻要看到照顧她的阿姨拿起衣服,就很主動伸出雙手要換。

期盼再幫一把

今天,成傑主任特意向醫院請了假,開着自己的私家車載三個孩子回石獅,他一定要親自到兒童院交代出院後三個孩子的日常訓練事項才放心。他告訴記者,經過半年多的治療,石阿寶、石啟康的恢複情況非常好,首期康複治療暫告段落。石阿寶行走的能力越來越強,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語言,體重增加了20多斤,石啟康已經行走自如,最為嚴重的石鴻宇筋骨也基本被打開。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一個腦癱患兒的17年”追蹤:他們會走了!期盼好心人,再扶一段路

石阿寶在康複訓練中

成主任擔心的是,如果後期沒有再得到有效的康複治療,或者日常中沒有進行康複訓練,孩子們的肢體及語言功能很可能又會退化。這樣的話“前面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因為有了特殊病種的醫保保障,加上殘聯的補助,如果要再次進行後續治療,三名孩子的醫療費應該不成問題。但現在的缺口在于入院護理、生活方面的費用。

“最少還需要3萬元。”全程陪護着孩子,生怕哪個環節疏忽了的,當時發起康複救治的石獅日報愛心記者洪亞男悄悄告訴記者。

愛心回顧

今年5月,石獅日報記者洪亞男得知石獅福利院婷婷兒童院收養有多名腦癱患兒,其中一名叫石阿寶的已經癱瘓在床17年。洪女士聯系了愛心機構将石阿寶、石啟康、石鴻宇送到泉州一家醫院做康複治療。

海都記者| 吳日錦 林良标

值班編輯| 陳曉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