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幾代學人的心血之作 幾代國人的閱讀生活

幾代學人的心血之作 幾代國人的閱讀生活

2021年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40周年。

40年來,“漢譯名著”像一道彩虹,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成為我國學術界了解世界學術發展史的通道。同時,它又是一朵蒲公英,在讀者心中播撒知識和文明的種子。

40年來,“漢譯名著”既彙聚了幾代學人的心血,也滋養了幾代國人的閱讀生活,被譽為“對我國學術文化有基本建設意義的重大工程”、“迄今為止人類已經達到過的精神世界”。

40年來,“漢譯名著”陸續推出了19輯近850種。這850冊圖書的譯者中,有“近代西學第一人”嚴複,有近世大師級學者如潘光旦、朱光潛、賀麟、費孝通等,有在學界頗富聲望的何兆武、潘漢典、戚國淦等等。

回想當年 是學術出版和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事件

1981年,伴随着改革開放的曆史程序,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正式開始出版。叢書書脊和封底按寬泛的學科分類,哲學類書為橘色、政治法律類書為綠色、經濟類書為藍色、曆史地理類書為黃色、語言文藝理論類書為赭色。叢書收錄的均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階級、一種思潮在學術史和思想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著作。這套叢書出版也成為當時學術出版和思想文化領域的重要事件。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封面設計樸素莊重。雪白的封面上除叢書名、書名和作者名外,非常醒目的是在左下角有一朵象征知識傳播的燙金蒲公英。談及第一輯的出版,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負責人介紹,“這50種書,無論從翻譯水準還是印制水準來說,都是當時可能達到的高标準,也是商務印書館以高水準學術性出版社的形象‘重出江湖’的标志。”

讀書界則以極大的欣喜和熱情迎接此套叢書的出版。其中一些書成為高校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參考讀物,為當時的學科建設提供磚瓦。一位年輕讀者去信給商務印書館表達欣喜:“知道你們出版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我感到無比高興。對于一個青年人來說,恐怕隻有戀愛可以跟這件事媲美了。”

品質上乘 “許多譯本是迄今所能得到的最優秀的譯本”

自出版之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就引領學術風潮。其實“漢譯名著”是一套沒有主編也沒有編委會的叢書,“但‘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實實在在地彙聚全國學術界和翻譯界之力量而成就的。”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負責人講道,“與學術界的水乳交融是商務印書館曆來的傳統。1949年前的老商務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事業機關,在其作譯者和合作者名單中,從來不乏嚴複、梁啟超、蔡元培、章士钊、蔣夢麟和胡适等文化巨擘,且彙聚着為數極多的學界舊雨新知。新中國成立後的商務印書館一直秉承與學術界密切聯系這一傳統。 ”

著名學者、譯者參與并見證了商務印書館“漢譯名著”的成長軌迹,遠到“近代西學第一人”嚴複,延續到近世大師級學者如潘光旦、朱光潛、賀麟、費孝通等,再到在學界頗富聲望的何兆武、潘漢典、戚國淦等先生。“漢譯名著”叢書有穿越曆史的品牌生命力,得益于這一代代學術耆宿參與其中。

現代心理學家高覺敷曾是商務印書館的讀者和作者,而他翻譯的《實驗心理學史》《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著作也都列入了“漢譯名著”叢書。哲學家張世英自言,在讀中學時代,“當時的課外知識幾乎都是從商務印書館學得的”。著名學者如汝信、汪子嵩、胡代光等都有着類似的經曆。

著名經濟學家陳岱孫先生為“漢譯名著”的發展盡心竭力。他多次協助商務制定叢書的選題規劃、選擇版本及審定書稿。在1977年至1991年間,他為商務的“漢譯名著”寫了12篇序言,篇篇精湛,創造了商務之“最”。甚至在耄耋之年,他還為叢書中的《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等撰寫序言。

叢書還彙聚了很多著名的老譯者。曆史學家和翻譯家謝德風先生新中國成立後所有的重要譯作都是傳遞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其中收入漢譯名著的有《伯羅奔尼撒戰争史》、《羅馬史》和《神聖羅馬帝國》等三種。著名學者和翻譯家何兆武先生譯有包括《西方哲學史》(上)、《社會契約論》、《思想錄》、《法國革命論》等七種傳世甚廣、脍炙人口的“漢譯名著”。翻譯家李平漚先生也是商務多部譯著的翻譯者,其中《愛彌兒》等三部譯著已收入“漢譯名著”,并以一己之力翻譯了備受學界贊譽的《盧梭全集》。

“由于叢書彙聚了國内一流的名家譯者,其中的許多譯本是迄今所能得到的最為優秀的譯本,如朱光潛、賀麟譯黑格爾,周建人譯達爾文、潘漢典譯《君主論》、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等等。”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負責人講道,“許多嚴謹的老譯者至今仍在孜孜不倦,每當編輯們收到老先生字字斟酌的譯稿時都不免感動。”

影響深遠 叢書現已出版19輯即将達到850種

有着悠久曆史的商務印書館以它的出版物哺育了幾代學子,而這些學子在成長為學術大家後,往往會成為“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的參與者和貢獻者。

正如曾任社科院副院長的汝信先生所言,“可以說各個學科的專家學者,沒有一個不受到這些著作的深刻影響。對于推動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影響,恐怕它的作用完全不亞于一個社會科學的大學。”在2021年5月的出版座談會上,許多學者表示,商務印書館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是幾代學人的精神家園。

在深耕學術的同時,“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也在推進普及工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01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過一套十本“漢譯名著随身讀”,這是對“漢譯名著”叢書普及化的一次嘗試。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商務整體推出了“漢譯名著”珍藏本,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負責人說,“這套珍藏本獲得了第二屆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邁入新時代,正值壯年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從選題到作品都在不斷前進。2017年,商務印書館成立120周年之際推出紀念版珍藏本和分科本。2021年,“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第19輯)又先後推出了二十餘種新書,包括《過去和現在的政治經濟學》《科學與假設》《道德語言》等。該叢書現已出版19輯,即将達到850種的規模。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出版力量,反映時代精神,回饋新時代發展的文化之需、國家之需,進一步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地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文/記者 張知依 統籌/劉江華)

來源:北京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