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國有多少糖尿病患者嗎?大約是1.2億人左右。在這些糖尿病患者中,有近90%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
所謂2型糖尿病,指的就是後天出現的血糖異常升高,雖然2型糖尿病和遺傳因素有關,但更多的患者會出現該疾病,就是受到了後天不健康生活和飲食習慣影響。

相關資料調查顯示,因長期久坐不動、營養過剩造成的肥胖,就是促發糖尿病的根本因素。而在所有科普2型糖尿病的文章中都曾提到過,它最為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也就是患者吃得多、尿的多、喝得多、體重卻迅速減少。
也正是有這類知識接觸,很多人都認為,隻要小便次數增加,就是糖尿病的表現。而且身體沒有任何症狀,說明血糖指數還正常。但在臨床看來,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有關于糖尿病的各種誤區,你是時候了解一下了!
1、沒症狀就沒糖尿病: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大約是3.5~11.6%左右,但是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卻相當之低。在中國,至少還有46.5%的患者沒有确診。
之是以會如此,是因為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狀多出現在了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它在臨床被稱為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由于患者胰島功能嚴重受損,是以症狀尤為明顯。
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期,僅僅隻是表現為了高血糖和胰島素抵抗,身體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出現;
2、尿的多是糖尿病:小便其實就是人體代謝後所産生的廢物,健康者每天小便次數大約是4-6次左右,總尿量在1000-2000ml左右。
小便頻繁在臨床上分為生理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小便次數增加,主要與吃下大量含水分的食物、大量飲水、精神過于緊張等因素有關。
而病理性的小便次數增加,則與多種因素都有關系,比如心腦血管病疾病、腎髒疾病、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惡性良性腫瘤、糖尿病等。是以,并不能說小便增加,就是糖尿病;
3、糖尿病隻是夜尿增多:很多科普類文章都曾強調,糖尿病表現為夜尿增多。但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全天小便次數都會有所增加。
因為患者體内血糖嚴重超标,已經超過了腎糖門檻值。經過腎小球濾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腎小管吸收和利用,最終形成滲透性利尿。
通常情況下,患者血糖越是超标,尿糖排洩也就會越多,24小時内患者排出的總尿量甚至是能達到5000-10000ml左右;
4、糖尿病不用治療:有部分人錯誤的認為,既然2型糖尿病初期沒有體征,就說明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自然不需要治療。但實際上,臨床之是以強調糖尿病一旦發現、需要立刻治療,并不是因為血糖升高本身。
而是因為持續失控的血糖,會對全身多個器官造成傷害,它會造成糖尿病腎病、眼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足等多個并發症出現。
是以,無論糖尿病患者是否有症狀,隻要确診、就應當治療。
總而言之一句話,出現排尿次數增多,并不意味着糖尿病的到來,大家首先應當從飲食和精神因素找原因。但是,如果近期小便次數異常增加、持續多天也沒有好轉,同時還伴随了吃得多、瘦得快、喝水多等症狀,這就可能是糖尿病到來的表現,及時就醫檢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