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戰國時期,法家改革者開始陸續重裝登場,其中有以“勢治”的慎到,“術治”的申不害,“法治”的商鞅最為活躍。慎到比後兩位年長,生于趙國邯鄲,

慎到年輕時學習非常專注,尤其喜愛“黃老之術”

,是以他深受老子“清靜無為”的思想影響。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慎到 曆史形象

齊宣王時期,

齊國“稷下學宮”進入到鼎盛時期,

各諸侯國各學派名士紛紛聚集于此,道家、儒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不受限制的在此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彼此之間互相辯駁、吸收,一時間,形成了“百家争鳴”的繁榮學術現象,為齊國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此時的慎到也由趙入齊,進入“稷下學宮”與各派名流互相切磋交流,不少人都慕名來聽他的課,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稷下學宮 百家争鳴

稷下學宮:田齊桓公喜好文雅遊說之士,又想為祖上“田氏代齊”作掩蓋,是以不惜耗費巨資在國都臨淄修建學宮,以攬絡天下人才共聚齊國,為己所用。因為學宮修在稷下,故被稱作“稷下學宮”。

然而,齊國的當政者表面上想要變法圖強,實際都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稷下學宮”的富有才學之人多如牛毛,卻始終得不到齊國當政者重用。黯然之下,慎到等人紛紛離開齊國,“稷下學宮”從此走上衰落。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楚襄王 亡羊補牢

慎到到了楚國後,楚襄王非常尊敬他,以上賓之禮待之。不久後,楚襄王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楚襄王早年間曾流落到齊國,齊國國王好心收留了這位落魄的皇子。楚襄王十分感激,便承諾給齊王:有一天我回到楚國做了王的話,我必會獻給您五百裡土地以感激您的恩情。等到楚襄王成功奪下王位後,齊王派使者來讨要土地,楚襄王不知該如何處理。

慎到讓楚襄王先聽聽群臣們的意見,上柱國子良說:“不給齊人土地則就是失信,我們應該先給他們然後派軍隊奪回土地。”昭常說:“送給齊人五百裡土地就等同于放棄半個楚國,臣懇請大王派兵堅守我們的國土。”景鯉說:“不能送給齊人土地,臣願意出使秦國以請求援兵。”楚襄王不知該聽誰的主意,便向慎到求教。

慎到說:“就按這三人的意思辦吧。”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齊桓公 伐楚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幕:楚襄王答應獻出土地,齊王派軍隊接管所獻之地,卻發現楚、秦的軍隊都在此地,隻能灰溜溜的傳回齊國了。就這樣,慎到兵不血刃使用妙計使楚地得以複全。

慎到作為戰國中期法家學派的積極倡導者,他極力鼓吹“法治”對于社會的重要性。他結合“稷下學宮”主流的“黃老學術”與齊法家的“法治”思想于一體,提出“勢治”的法家思想,然而在今人看來,“勢治”學說裡卻存在着“重法”與“順應自然”兩者統一的沖突之處,那麼它究竟是

改革社會的良藥還是一種無稽之談

呢?晨輝帶你來分析一下慎到的“勢治”思想。

第一,強調君主權勢與順應民情如何統一?

慎到認為君主是上天派來管理國家的,君主要保證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不受奸臣侵犯,這樣就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通過權勢地位使賢德之人歸順,那麼就能借助衆人的力量使國家穩定。

故騰蛇遊霧。飛龍乘雲。雲罷霧霁。與蚯蚓同。則失其所乘也。

——《慎子·威德》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騰蛇飛龍

然而,慎到又認為行法須循天道民心,不強迫臣子做不願做的事,以達到天下之人為我所用的境界。然而君主權勢與天道民情終究是事物的對立面,無法實行二者的統一,是以慎到的思想存在沖突的一面,甚至于說很難真正運用實行。

天道因則大。化則細。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為也。化而使之為我。則莫可得而用矣。

——《慎子·因循》

第二,嚴苛的法律大于沒有法律?

慎到認為一個國家必須建立“法治”體系,用“法”作為行事的标準,達到人盡其用的目的。但是,他也提到法律如果過于嚴苛,隻會有利于國家統治穩定,總好過沒有法律的好,因為那會使人民更難教化。是的,“法律”可以提高國家行政效率,但是過于嚴苛的法律就會逐漸走上暴政的道路,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最終卻也二世而亡。

道法結合的法家先驅:慎到!“勢治”是改革的良藥還是無稽之談?

暴政滅秦

可見,嚴苛的法律并非要好于沒有法律。

慎到,申不害,商鞅誰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單選

0%

慎到

申不害

商鞅

投票

var vote_init_scrip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vote_init_node");if(!vote_init_script)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