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前幾天,有事和朋友見面,事情沒說完,她就說起了自己的煩心事。

原來,她女兒4歲,已經上幼稚園了,在外面特别乖,從來不和小朋友搶玩具鬧别扭,甚至有點不敢和别人說話;

可在家裡很是“嚣張”,每天和弟弟搶東西,不給就上手,有時候說她幾句不是頂嘴就是不開心,各種不聽話,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個感覺:有時候真不知道該說自家孩子是内向還是外向!

說内向吧,在家可是能說會跑、無所畏懼: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說外向吧,出了門又瞬間判若兩人,慫得不行: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怎麼回事,孩子還有兩幅面孔随時切換?

無奈的同時,你可能又不免有一點擔憂,在外面這麼老實,以後上幼稚園會不會被欺負?

别擔心,“在家窩裡橫、出門慫”其實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正常階段,說明他有在按時長大哦。

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4歲,是怎麼一步步學會社交的,就能了解了。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我們的孩子從出生起就是“社會人”

你知道嗎?孩子從出生起就是“社會人”了,為了在這個美好而複雜的世界生存,他們一直有在發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可以看到,孩子的社會性成長很快,6個月左右就能區分熟悉和陌生人了。

1歲半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時候孩子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調節自己的行為表現,也就容易出現“窩裡橫、出門慫”的現象。

熟悉的環境讓孩子有安全感,他們就會釋放天性,表達自己真實的意願。

而在陌生的環境、陌生人面前就會變得謹慎,這再正常不過了。

是以千萬别把“出門慫”看作是孩子的性格問題,或者輕易把“不主動”、“不會社交”的帽子往孩子頭上扣,他們隻是需要一些時間去适應而已。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更好的适應呢?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有安全感的親子關系

是“出門不慫”的底氣

你可能發現了,孩子出門有點慫,這時候你越催他上去打招呼、和小朋友一起玩,他就越往後躲。

因為你的催促反而讓他很有壓力,甚至産生抗拒的情緒。

相比去糾正他在外面的行為,我們不如給足安全感,讓他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外面不熟悉的社交場景。

兒童依戀理論研究表明:

當你的親子關系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時,這種内在的安全感是可以幫助孩子延伸到出門社交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親子關系是孩子跟社會建立其他關系的基石,隻有當父母成為孩子信任的安全基地時,他們才有勇氣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做到了這點,我們隻需要順其自然,給孩子營造循序漸進的社交環境就可以了。

比如先在熟悉的地方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在陌生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玩耍……

孩子提升對陌生環境的适應能力後,出門自然就不慫了。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總而言之,“窩裡橫,出門慫”隻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一個現象,我們更應該看到背後的真實需求。

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的社交達人,從羞澀到開朗、從沖突到協作是他們學會長大的過程。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給足安全感,随着孩子生理條件、認知能力飛速發展,到了3~4歲,他們就能進入能自主交朋友的階段,在幼稚園獲得寶貴的友誼,并且不斷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

wenno:孩子“窩裡橫、外面慫”,背後原來藏着這樣的真相……

原來孩子在外面不能主動交朋友、還總喜歡躲在大人後面是有原因的,而且還是很正常的現象!

是以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擔心自家孩子内向,記住:不擔憂、不催促,安全感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你家孩子有“窩裡橫,出門慫”的情況嗎?你有沒有什麼經驗分享?快來留言區交流一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