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年名額還要放量 新能源車“充電焦慮”該解了

12月26日,北京進行今年最後一期普通小客車名額搖号。19100個名額,共有330多萬家庭或個人申請,最終結果顯示,家庭平均中簽率為1.9%,而個人平均中簽率僅為0.3%,家庭中簽率達到了個人的近7倍。

但對更多人而言,燃油車中簽仍舊“搖搖無期”。相對應地,新能源車名額放量的信号卻已越發明顯。北京市小客車名額辦相關負責人透露,按照檔案規定,明年的家庭新能源名額配置設定比例還将提高,預計由2021年的3.2萬個調增為3.7萬個以上。随着名額的放量,新能源車一直被诟病的充電問題也越發凸顯,尤其冬季已至,續航裡程縮水、充電樁供不應求,冬天裡的“電動爹”依舊困擾着衆多車主。

明年名額還要放量 新能源車“充電焦慮”該解了

新能源名額分數線出爐

2021年“最後一搖”落幕。據悉,今年最後一期普通小客車名額搖号配置家庭和個人普通小客車名額共19100個,配置機關普通小客車名額800個。經稽核,家庭普通小客車名額申請共有604311個有效編碼,個人普通小客車名額申請共有2705188個有效編碼,機關普通小客車名額申請共有52181家。

從搖号現場的配置結果看,共配置家庭名額11665個、占比61.1%;配置個人名額7435個、占比38.9%。家庭平均中簽率為1.9%,個人平均中簽率為0.3%。

北京市小客車名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北京市對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進行了優化,通過賦予“無車家庭”明顯高于個人的普通名額搖号中簽率和新能源名額配額數量,優先解決家庭成員多、有老有小、以往參與搖号次數較多的“無車家庭”的擁車和用車需求。

在今年6月26日開展的第一期搖号中,家庭名額占比為56.1%,家庭平均中簽率是個人的6.8倍。根據今年初正式實施的搖号新政,小客車名額配置次數由每年的6次改為3次,其中5月配置新能源名額,6月、12月配置普通名額。

不過即便是高分家庭,也未必就能一搖即中。“由于普通名額搖号的随機性,積分高的家庭中簽機率會更高,但無法保證一定中簽,建議高分家庭優先選擇新能源名額。”上述負責人表示,按照檔案規定,明年的家庭新能源名額配置設定比例還将提高,預計由2021年的3.2萬個調增為3.7萬個以上。

根據北京搖号新政,60%的新能源名額面向無車家庭提供。2021年,共計發放32520個家庭新能源名額,21680個個人新能源名額。家庭新能源名額最低分數線為50分。上述負責人透露,從申報情況預判,明年5月的家庭新能源名額配置入圍分數線約為40分。也就是說,目前積分為40分的家庭,有望明年獲得新能源名額。

增加新能源車占比是北京明确的發展方向。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0萬輛。而根據北京“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争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2022年建立5萬+充電樁

城市大力鼓勵新能源車發展,政策加碼,保有量水漲船高,但充電和續航仍是繞不開的話題。冬季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基本靠“搶”,有新能源車主淩晨4點起床搶充電樁……央視财經也提到了目前新能源車面臨的續航焦慮。更有新能源車主向北京商報記者吐槽:“冬天都不敢開暖氣。”

冬季降溫對新能源車的續航實屬考驗,這也進一步影響着充換電的頻率。作為率先由燃油車改為電動車的計程車行業,冬季續航下降更是影響車主收入的大問題。

“現在是燃油車報廢之後,直接換成電動車,相當于不可能有新的燃油車了。電動車我感覺開起來舒服一點,起步提速很快,但是這個續航是真讓人擔心,冬天續航一兩百公裡,有時候跑一上午就沒電了,而且電不夠的時候,碰上大活兒都沒法接,實在是很糾結。現在有說法是新的電池續航能到500公裡,到現在是沒見過能跑500公裡的。補貼方面說是補貼,其實總體算下來之後開銷跟燃油車差不多。”北京計程車司機劉師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北京到底有多少個充電樁?根據e充網釋出的《2019北京充電設施建設及充電行為淺析報告》,截至2019年末,北京市累計建成約20.24萬個充電設施,其中,私人充電樁15.34萬個,社會公用充電設施2.5萬個,機關内部公用充電設施1.8萬個。

建立計劃方面,根據《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北京計劃到2022年建立不少于5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100個左右換電站。

2:1左右的車樁比理論上足夠使用,遠超全球7:1的平均數值,但仍有許多車主日日苦尋充電樁。大量充電樁閑置、充電樁使用效率低下是主要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市城市管理委近日起草了《關于加強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并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指出,北京在加快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将做好電力配套服務,并鼓勵自用充電樁共享利用。

此外,根據征求意見稿内容,物業服務人(停車管理機關)需履行對管理區域内充電樁的巡查、秩序維護及安全告知職責,避免燃油車占用充電車位,并減少電動汽車在充電完成後仍長時間占用充電車位的情況,提高設施使用效率。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看來,目前主要需推動電池技術的發展,以增加續航裡程。“像現在一般15萬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能達到500公裡,對于城市出行來說基本夠用。充電樁的數量也在增加,充電費用在減少。現在很多城市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第一個小時或者第二個小時可以免費的舉措,一些營運商推出夜晚充電可以優惠的措施,各類問題陸續都在解決中。”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