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樂樂老師溫馨導讀

怎樣讓孩子愛上并持之以恒地喜歡閱讀與寫作,将讀寫結合變成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

顧子佩的爸爸媽媽下了一盤“大棋”。這值得所有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借鑒!

以下文章來源于國中生 ,作者《國中生》編輯部。

顧子佩:

寫作是一段奇妙的旅程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嵇康說:‘人無志,非人也。’是啊,人如果缺失了志氣,和鹹魚有何差別……”電視螢幕上,一個身穿白色襯衫的男孩,筆挺地站在舞台央,用一口标準的國語,慷慨激昂地誦讀着他的作品《站在兩個百年的曆史交彙點》。這一幕,通過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教育廳主辦、湖南教育電視台承辦的《我是接班人》欄目,呈現在千萬名中國小生眼前。

這個男孩叫顧子佩,一名既有少年朝氣,又不乏書生意氣的國中生。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一條患有“強迫症”的“小書蟲”

FUTURE

在班上,一些同學給子佩起了一個外号——“書蟲”。這一稱呼因何而來?

“有時候,我想去翻他的書,他便會立刻轉過頭來,警惕地看着我的手,生怕我把他的書弄折角了。他簡直就是一條處于‘強迫症’晚期的‘小書蟲’!”一次作文分析課上,一名同學“憤憤然”地給大家朗讀剛寫下的作文段落,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這名同學作文中的“他”,指的就是子佩。子佩在班上是出了名的愛讀書,經過這件事後,他“嗜書如命”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子佩的“強迫症”源于他對書籍的熱愛——因為熱愛,是以珍惜。

“在家裡,他的書的地位可比玩具的地位高得多。”子佩媽媽說。子佩将書看得很重,閱讀習慣也很好——玩具常散落在各處,但書籍一定是被他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沒有一絲折角和印記。他會制訂讀書計劃,擺放書籍也自有一套規則,平時不允許爸媽輕易地挪動書籍的位置。“我讀到喜歡的書時,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記起其中的一些情節,然後忍不住又去翻看。若他們挪動了書籍的位置,我就會找不到想找的那本書。”子佩說道。

作為一名初一學生,他的閱讀量無疑是驚人的。教育部、學校推薦的國中生必讀書,他已全部讀完,就連《中國通史》《古文觀止》這些于國中生而言較為晦澀難懂的書,他也讀過。“我看的書很雜,各種類型的書我都想讀一讀。”子佩說。

父母看他愛讀書,常會買适合他讀的書作為禮物送給他,他也常将零花錢節省下來買書看,可即便是這樣,他的求知欲也無法得到滿足。“念五年級以後,我每周末的時間基本都是在書店度過的。”其實,也并非家裡書籍的“更新換代”速度跟不上他的閱讀速度,而是他中意書店裡那種濃濃的書香氛圍。書店内的書籍體量龐大,暢遊其間時,他可以開啟自己的“雷達”,搜尋各種他感興趣的書,然後席地而坐,暢意閱讀。

“很多人會将書籍比作良師益友,可于我而言,書籍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讀書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子佩誠懇地說道。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原來,寫作是會“上瘾”的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句話很好地诠釋了讀與寫之間的密切關系。許是因為看的書多了,子佩常會生出寫作的欲望,想将讀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事物,轉化為筆下的文字。

子佩愛寫古體詩,可寫詩要求作者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古體詩更是對作者的文學素養有着極高要求。中國小的作文考試一般都對寫詩進行了限制。在此情況下,子佩堅持寫詩是難能可貴的——這是他在積累知識後的一種自然釋放。

比如,他看到電線杆上的幾隻小鳥,便寫下小詩《寒雀》:“隆冬風雨幾更時,猶有寒雀盡相依。十百為群高處飛,獨來獨往有幾隻?”

得到通路“超級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的機會,激動不已的他為其寫下小詩《秋波》:“秋波逐浪滿前庭,稏乘風似連雲。更喜白鹭觀不盡,如雪踏煙入畫屏。”

得知袁隆平爺爺去世的消息後,他又難過地寫下緬懷詩《秋波·其二》:“白鹭出屏流盡,回首已然垂去。 稏茵郁不必,天下誰不識君?諸客無意,為君何必?滄滄雲霧散落底,氤氲還留笑意。”

……

這些詩句用詞準确,内涵豐富,可見子佩豐富的文學積累。從二年級寫下第一首詩開始,截至目前,他已經寫了七八十首詩。

“我每次看完一本書或一部電影、電視劇後,就總想寫點什麼。”在看書、看電影或電視劇時,相比于注重故事情節的同學,他更注重情節背後的深刻意義。

比如,看《西遊記》一書,他寫了一篇讀後感,指出唐僧師徒降妖伏魔後,在精神層面的轉變,提出“神性”是為着大家共同的人生理想而奮鬥;看電視劇《覺醒年代》,他寫下《站在兩個百年的曆史交彙點》一文,細數百年間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得出“少年強則國強”的結論,強調青年要有“志氣”的重要性。

在學校,子佩的課堂作文也總能得到老師的認可,總分 50 分的作文,他基本能拿到 45 分以上。盡管在别的同學眼中,他是一個文采斐然的寫作高手,但他在寫作方面也有不少苦惱。“我在構思時間把控上有‘緻命’的弱勢。”子佩說,每次寫作前,他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構思。放在平時還好,要是碰上考試,這個情況就會壓縮他的下筆時間,打亂他的考試節奏。“有一次考試,我花了半小時構思,等到下筆的時候就有些來不及了,最後隻得急匆匆地一頓亂寫,差點沒寫完。”子佩懊惱地說。

經過這件事以後,他給自己規定了構思時間。不久,這種情況便有所好轉。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讀寫路上的“加油站”

梁曉聲曾說:“書架,是一個家庭最好的不動産。”子佩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父母皆是湖南大學的老師,爸爸教數學,媽媽教英語,卻都愛讀文科類書籍。子佩家的書櫃很大,裡面整整齊齊地擺滿了書。由于他們一家人都酷愛讀書,書籍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以至于書房擺不下了,客廳的電視櫃、玄關櫃也都被書籍“霸占”——沒辦法,書籍可是這個家庭最寶貴的财富。

子佩爸爸喜歡讀曆史、時政類書籍,子佩媽媽則喜歡讀散文、小說。他們還經常召開家庭小會,分享各自的閱讀心得。在這種濃厚的閱讀氛圍下,子佩耳濡目染,熱愛讀書的種子便種下了。

為了幫助子佩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爸爸媽媽下了一盤“大棋”:從子佩一歲多開始,他們便每晚給他讀繪本;子佩上幼稚園大班了,他們開始讓他自主閱讀;子佩讀三年級了,他們有意識地引導他讀文學作品,讓他在閱讀習慣上從趣味型閱讀向知識型閱讀轉變;子佩上國中了,他們又開始讓他接觸一些難懂的古文……

不僅如此,在寫作方面,他們也是煞費苦心。子佩進入三年級後,寫作的難度加大。為了幫助他快速、精準地找到作文的立意方向,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畫思維導圖。他們會幫助子佩分析作文給出的材料,并從中尋找關鍵詞,再通過關鍵詞列出可行的立意,最後再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立意展開寫作。就這樣,一次寫作變成了一個好玩的文字遊戲,每一次習作的完成,都是一場“小确幸”。

寫作不僅源于書本,更源于生活。然而,作為一名國中生,生活閱曆不足,如何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呢?睿智的子佩父母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尋寶”旅行。

去武漢旅行前,讓他觀看講述楚國的紀錄片,讓他知道武漢除了是一座美食之城,還是一座文化之城;去上海旅行前,帶着他搜集上海各類博物館展品的相關知識,再到現場“尋寶”;到陝西旅行前,讓他做足兵馬俑知識的積累,再到現場感受兵馬俑坑的宏偉壯闊……這樣,旅行的意義不再是遊山玩水,而是精神層面的洗禮。

除了每年兩次的旅行外,子佩的爸爸媽媽還常會在節假日帶他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到農村體驗生活,讓他劈柴、放牛,到敬老院慰問孤獨老人,到嶽麓書院當講解員等。通過這些活動,子佩不僅積累了不少寫作素材,還提高了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感覺能力。

“他以前閱讀量很大,現在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少了,寫作有‘吃老本’的趨勢。”子佩媽媽擔憂地告訴我。子佩進入國中後,課業負擔加重,閱讀的時間被大大地壓縮了,她擔心這樣下去會對子佩的閱讀和寫作産生不良影響。

家是子佩讀寫路上的“加油站”。我相信,子佩在父母的陪伴與引導下,能很快走出“困局”,實作自己的寫作夢!

本文刊發于《國中生·作文》2022年第1期

特别推薦

教師美文精選

主編:曹樂樂 賀中元 責編:歐陽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