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作者:主創團·蕾蕾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第一棒”跑好了,可以讓孩子在之後的學習中信心滿滿,輕松應對。

如何幫助孩子跑好“第一棒”,這幾個“坑”千萬别踩。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沒有規劃,隻抓眼前不看目标

哈佛大學曾對一群智力、學曆、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進行了一項跟蹤調查。

在這群年輕人中,27%沒有目标,60%目标模糊,10%有短暫的目标,隻有3%的人目标清晰且長遠。

25年後,為數不多的、一直朝着目标努力前進的人,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

10%有短暫目标的人,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那60%的人,成為了社會的腰部力量,生活安穩但沒什麼成就。

而沒有目标的人,隻能在社會的最底層苦苦掙紮。

開學第一個月,是孩子動力最足的時候,每個孩子都有逆襲的機會,制定新學期計劃很重要。

根據孩子的各科成績,制定目标,每一科的成績提升多少分,班級排名提高多少。

根據目标,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每天寫日記,可以提高作文成績。準備錯題本,把容易做錯的習題收錄進去,能避免在同一個錯誤上反複丢分。把重要知識點、公式和典型題目摘抄進筆記本,友善複習時查閱。每天積累20個英語單詞,一個學期下來就能多掌握2000-3000個單詞。

根據方案,規劃學習日和周末的作息表。科學家發現,一天中大腦活躍度最佳的時候分别是:清晨起床之後、8:00-10:00、18:00-20:00和入睡前1小時。科學管理時間,勞逸結合,成績就能像“坐火箭”一樣往上升。

計劃中要留出機動安排的時間,遇到突發事情,及時調整計劃。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進入不了狀态,上課走神

剛開學,很多孩子還沉浸在假期的自由散漫中,人坐在教室裡,心早就飛到九霄雲外了。

有的孩子焦慮、浮躁、胡思亂想,上課45分鐘,不知道他的腦袋裡放了幾場“電影”了。

有的孩子,杵着個下巴呆呆地看着黑闆,一節課下來啥也沒聽,啥也沒想,光顧着發呆了。

課上走神1分鐘,課後摸索半天功。

越早進入學習狀态,抓住課堂45分鐘高效學習,越能提升學習成績。

開學第一個月,幫孩子調整作息,保證睡眠。根據作息時間表,利用好早上起床後和臨睡前的時間。

如果孩子課堂專注力不夠是因為不喜歡某位老師,多和孩子聊聊,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讓孩子給父母講同樣的内容,體會傳授知識的不易,增加對老師的了解。

如果孩子對某學科沒有興趣,可以購買一些簡單教具,比如地球儀、化學實驗器材、幾何思維模型等,讓孩子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興趣。還可以找一些相關紀錄片,周末陪孩子一起看,跳出枯燥的課本。

給孩子算一筆賬,不認真聽講受損失的是誰。彌補課堂損失,課外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沒有預習、複習的習慣

課堂上,當老師提問時,總有幾個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和老師積極互動。

老師講到難點,也是那幾個學生開動腦筋,和老師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請同學到黑闆上解題,還是那幾個學生積極舉手,自信地走上講台。

為什麼總是那幾個學生能跟着老師的節拍“起舞”呢?

查閱學霸們的經驗分享時,預習和複習這兩個詞總是頻繁出現。

幾乎每個優秀的學生,都有預習和複習的習慣,不需要督促,已經成為他們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寫道:

一個新的習慣,需要經曆反抗、不穩定和倦怠等3個時期,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1個月的時間。

開學第一個月,是幫助孩子養成預習和複習的最佳時機。

和孩子一起快速浏覽新課本,準備幾張白紙,根據目錄畫出思維導圖,了解課本知識脈絡。

每個周末安排半天的時間進行章節預習,根據大小标題厘清知識層次,标出重點、難點和疑問點。

每天做完作業後進行課前預習,精讀課本,包括插圖、腳注、公式的适用範圍等。對不懂的地方進行彙總記錄。

家長一開始陪着孩子預習,養成習慣後堅持對預習結果進行檢查。

複習要抓住“及時”二字,睡前一小時複習當天所學,讓孩子将所學内容複述一遍。

提高複習頻率,将及時複習和反複複習結合起來。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心思還在手機上

如果要給家長擔憂的事情做個排名的話,手機一定能沖進前三名。

假期裡,耐不住孩子的軟磨硬泡,很多家庭都是手機自由的。

玩遊戲、刷視訊、聊天,孩子醉心于手機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即使是開學了,很多孩子的心思還在手機上,遲遲進入不了學習狀态,甚至還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選取了100名來自中下階層家庭的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

他把孩子們分成了2組,50個孩子接觸不到手機,50個孩子則癡迷于手機。

10年後,50個玩手機成瘾的孩子中,隻有2人考上了大學。

另外50個從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上了大學,其中有16人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新學期第一個月,家長一定要管住孩子的手機。

家長以身作則,盡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周末陪孩子到戶外走走,也可以去博物館、天文館、科技館、圖書館等地方,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事物,避免在家玩手機、看電視。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情況,設定獎懲制度。

很多孩子習慣用手機查閱知識,殊不知這些知識來得快,忘得也快。給孩子準備字典、辭典、百科全書等工具書,鼓勵孩子通過查閱工具書,自己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很多家庭,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坐在馬桶上玩手機的習慣。試着用書籍代替手機,營造“馬桶文化”。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不重視課外閱讀

美國社會學家瑪利亞·埃文斯曾做過一項調查,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收集了全球7萬多家庭的資料,結果顯示:

家裡有500本藏書的孩子,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

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完成大學學業的可能性也多出19%;

孩子自主閱讀,即使父母受教育的水準相差很大,但孩子受教育的情況也相差無幾。

不管教材編寫得如何好,但篇幅有限,課本承載的知識是有限的。閱讀課外書籍,可以幫孩子打破知識的局限性,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對課堂知識也是促進和補充。

給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閱讀資料。資料越多,孩子的見識就越廣,可汲取的知識就越豐富。比如,國文課學習了《羊脂球》這篇文章,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買《莫泊桑短篇小說集》進行擴充閱讀。

鼓勵孩子“四動”:動眼看、動腦想、動手摘抄、動嘴朗讀。

家庭成員組成“閱讀聯盟”,父母定期給孩子分享讀書體會,也鼓勵孩子聊聊他的閱讀感悟。

準備便簽本,鼓勵孩子把精華内容、重新整理認知的知識摘抄下來,閑時翻閱,這将是一筆豐富的學習資料。

孩子課業壓力重,閱讀時間有限,把閱讀範圍鎖定在特定的區域,用最短時間獲得有用知識。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

開學季,孩子做作業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長的心頭大患。

咬着筆杆發呆、一塊橡皮擦玩半個小時、一寫作業就想上廁所、擦了寫寫了擦……

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非得磨蹭三四個小時,正确率還奇低。

坐到他身後親自監工,他瞬間化身“杠精”。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學習态度的培養。

新學期第一個月,花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在日後的學習中,家長能省心很多。

督促孩子在寫作業前把書桌收拾幹淨,把橡皮、尺子、削筆刀等容易分心的小物件扔到一邊,讓視野内隻有書和作業本。

幫助孩子記錄每天在學習上所用的時間,精确到分鐘,并排除掉走神、發呆的時間。雖然每天有24小時,但是真正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是有限的。讓時間的緊迫感激發孩子學習的内在動力。

教孩子學會心理暗示,在學習之前大聲對自己說:“某某學科,從現在開始我會喜歡上你。”“某某學科的樂趣等着我去發現。”

起床後的一個小時,讓孩子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同時調動嘴、眼、耳,利用視覺和聽覺的互動加深了解。

給孩子準備一個鬧鐘,在限定的時間内完成預設的内容,暗示自己:要專心,一次隻做一件事。

資深班主任忠告:學習就像一場接力賽,開學第一個月就是“第一棒”

沒有天生優秀的孩子,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是父母的默默付出和用力托舉。

就像知名主持人王芳說的:

“培養孩子,父母永遠都有方法,方法就是帶領孩子去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