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前段時間,同僚一直跟我吐槽娃是個“小懶蟲”:他女兒3歲半了,吃飯不愛咀嚼,經常性地吞咽食物,告訴她要嚼碎了才能吞咽,可孩子就是不聽,問我咋回事?

跟同僚了解完情況後說道:“你家閨女可能不是懶,是咀嚼能力有缺陷,需要鍛煉咀嚼能力?”

同僚聽完,瞪大眼睛,吃驚地說道:“咀嚼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嗎?還需要鍛煉?”

我搖了搖頭說道:“孩子的咀嚼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如果孩子輔食吃得太精細、口腔肌肉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咀嚼能力就較差。”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為了讓同僚意識到孩子咀嚼能力的重要性,熙熙爸特地咨詢了身邊的兒科醫生朋友,就孩子“咀嚼能力”差的表現、差的危害以及咀嚼能力鍛煉法進行了咨詢,特此将其整理分享如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

01、“咀嚼能力”不好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

硬的食物不愛吃,嚼不動愛吐出來

如果你家孩子不愛吃偏硬的食物,或者咀嚼一會兒,嚼不動,就經常性地吐出來,這時就該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了;

1歲後,孩子隻能吃流食或者糊糊,不然就幹嘔

有些孩子1歲後,還是隻能吃糊糊狀的食物或者流食,不然就容易幹嘔,這其實也是咀嚼能力差的表現;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孩子沒咀嚼就直接吞下,經常性不消化

女兒小時候,經常性地“吃啥拉啥”,後面去看兒科醫生後,醫生就明确表示孩子咀嚼能力差;

02、孩子“咀嚼能力”差,有哪些危害呢?

熙熙爸起初認為,孩子的咀嚼能力差,隻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殊不知,危害遠遠超出我的想象。

影響恒牙的發育,讓顔值受損

前段時間,女兒去幼稚園體檢,發現她有齲齒,我便帶她去專業的兒童口腔醫院檢查,同時發現有個孩子長了“雙排牙”,便跟口腔醫生聊了聊。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醫生說道:“現在長雙排牙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究其原因,很多都是跟大人的喂養有關。比如很多一兩歲的孩子,父母還喂着流食;而流食幾乎無法鍛煉到孩子的咀嚼能力;這樣一來,等孩子長大了,該換牙了,恒牙長出來了,乳牙卻沒有脫落,就形成了雙排牙。”

如果家長長期給孩子吃流食、爛食,孩子的咀嚼能力就得不到鍛煉,不僅讓孩子易長雙排牙,還易出現歪嘴、地包天等現象,進而讓顔值受損。

影響語言能力發展

女兒從小說話就早、吐字、發音都非常清晰;而比她大3個月的哥哥,語言能力的發展就遠不如女兒,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咀嚼能力訓練不同。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哥哥從小是媽媽在帶,而媽媽對孩子非常有“責任心”,2歲前,害怕孩子食物卡喉,是以,所有入口的東西幾乎都是流食狀,孩子的咀嚼能力就沒有得到鍛煉。

後來發現他發音不全、吐字不清時,便去看醫生,醫生就說道:“孩子的咀嚼動作,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全臉關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口腔肌肉、舌頭的靈活性與協調性都可以得到發展。若長期讓孩子吃流食,口腔肌肉得不到發展、嘴部肌群就得不到相應的訓練,孩子長大後說話、發音就很吃力,嚴重者還會形成大舌頭。”

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我查到了日本岐阜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實驗,受試者在回答問題前,先咀嚼2分鐘,結果回答問題的正确率就提高了30%,換而言之,咀嚼能夠提高思維能力。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研究人員對其解釋:人在咀嚼的過程中,腦部供血量會增加,進而能夠刺激到腦部的海馬體,就是掌管學習與記憶的那部分。

是以,研究人員建議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

03、孩子的咀嚼能力,該如何訓練

6-7個月左右寶寶,輔食以流食、泥糊為主

6-7個月左右的孩子,雖然已經具備了吞咽能力,但進食方式主要還是以吮吸為主,可以嘗試添加少量輔食,一來以彌補奶類的營養不足,比如鐵;二來可以鍛煉孩子的咀嚼與吞咽能力。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剛給孩子添加輔食時,可以做成細膩順滑的流食、泥糊等,比如各種米粉、肉泥、水果或者蔬菜泥,切記不要添加一些難以消化的顆粒狀輔食。

8-9個月寶寶,可以添加顆粒狀的輔食

經過1-2個月左右的輔食的添加,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相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很多寶寶就能夠通過牙床來磨碎食物。這時候的輔食添加,也可以從最初的流食、泥糊狀,變為顆粒狀或者蓉狀食物,比如南瓜泥、洋芋泥、蕃薯泥等。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同時,在這一階段還可以引入“手指類”輔食,讓孩子嘗試自己抓握、進食,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有利于鍛煉孩子的咀嚼、吞咽能力。

值得家長注意的是,8-9個月也是訓練孩子咀嚼能力的黃金期,家長可以多幫孩子練習。

10-12個月寶寶,可以添加稍硬的食物

經過前面幾個月的咀嚼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已經有非常大的提升了,這時家長可以給寶寶添加稍有嚼勁、友善手指抓握的顆粒狀、塊狀食物了。

比如煮爛的胡蘿蔔、小馄饨、意大利面、小餅幹或者小溶豆等食物。

1歲以後,進食可接近成人

對于1歲以後的寶寶來說,進食模式、食材等都可以接近成人,可以直接嘗試肉絲、肉丁或者煮爛的肉塊。

娃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家長抓住“黃金期”,幫娃多練習

同時家長也可以将吃飯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其嘗試獨立進食,比如給孩子準備專屬的餐桌、餐具。每天到飯點時,大人就可以給孩子一個勺子,在喂孩子的同時,也多鼓勵、引導孩子自己進食。

總的來說,孩子的咀嚼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父母從孩子6個月開始,慢慢訓練而得的。在此,熙熙爸建議家長們,從寶寶6個月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如果發現自家娃的咀嚼能力明顯落後了,也不要着急,畢竟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從現在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咀嚼能力吧。

聲明:圖檔來源網絡,與本文内容無關;侵權必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