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第二次鴉片戰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援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争。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别以亞羅号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争,是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号戰争”。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争”。同時因為這場戰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争的延續,是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争”。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1860年,英法聯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通州時,清政府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巴夏禮率領39人參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在枝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争執不下。欽差大臣全權談判代表載恒說:“按中國禮制,見皇帝必須跪拜。”巴夏禮說:“我不是中國的臣”。争辯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談判通報後訓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巴夏禮拒不接受,揚長而去。清政府則訓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僧王逮住巴夏禮時,雙方是吵架了,但是吵得很不平等。僧王訓了話,說:你們赢了兩次,而我們隻赢了一次,你們兩次進犯大沽炮台,怎麼如此貪得無厭?我知道你名字,都是你煽動他們幹的,現在,該我教訓你了。僧王教訓巴夏禮的方式就是讓人摁着巴夏禮的頭,在地面上連續磕響頭。你們不是不磕頭嗎?那我叫你一次磕個夠。巴夏禮說:俺是談判人員,打着休戰白旗從你們防區經過的,且得到過貴方明确承諾,給予通行安全。你們現在為什麼不遵守遊戲規則呢?對于他的質問,僧王報以爽朗的大笑。大笑之後,給手下示意,手下走過來,摁住巴夏禮的頭,又是一頓猛磕。爾後僧王命人把一幹俘虜裝到車上,送往北京去了。巴夏禮與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被關到了刑部大牢,其他俘虜被關在了圓明園。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1860年9月,英法聯軍8000多人進犯北京。清軍統帥僧格林沁率領3萬人在八裡橋附近,與英法聯軍展開激戰。這是一場冷兵器為主的軍隊,和一個當時已經先進裝備的軍隊之間的對話。結果,清軍慘敗,3萬清軍傷亡過半,英軍死2人,傷29人,法軍死3人,傷18人。這是一場令人歎息的戰鬥,清軍雖有火器,但是基本沒用,全是騎兵步兵拿着冷兵器,向對方的槍炮陣地發起的自殺式沖鋒。不客氣的說,這完全是當時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造成的。第一次鴉片戰争已經過去20年了。清政府早領教過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軍隊的厲害,但是清軍基本還是原地踏步,沒有提升裝備,也沒有改進訓練。3萬蒙滿精兵,就這樣被稀裡糊塗的派上了戰場,被敵軍當成活靶子打。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鹹豐逃到熱河,留下恭親王奕訢與英法聯軍議和,可奕訢在與英法聯軍交涉的時候,滿北京城竟然找不到一個懂英法文的翻譯,使奕訢常感“語言不通,文字難辨,一切隔膜”,緻使其在談判中更加處于被動。這使奕訢深深感到缺乏懂洋文人才的弊端,以及大清朝的落後。恭親王奕?釋放了之前在張家灣和談時扣押的英使巴夏裡及其随員和護衛。39人隻活下18人,其餘人扣押期間全部被殺,包括7名泰晤士報記者,其中數名人質慘遭肢解和碎屍,幸存者訴說了自己在拘押中如何被肆意虐待。聯軍在為7人舉行了葬禮時,被激怒而群情激憤聯軍士兵要懲罰野蠻的中國人,額爾金于是下令要燒毀圓明園,給中國皇帝一個永遠無法忘記的教訓。他們認為紫禁城是皇宮,是政府财産,而圓明園是皇帝私人别墅,是皇帝的私産。隻有燒了它,才能讓皇帝感覺到心疼。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10月7日,英法聯軍難以抵抗圓明園精美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結夥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财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把園内所有能拿的都拿上,太大的就用車搬運,實在拿不走的就當場毀掉,連牆上的都要挖走,不放過任何一件物品,這整整持續了三天。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在圓明園徹底燒毀一事中,英法兩國之間差生了激烈的沖突,法國并無意于徹底燒毀圓明園,而英國為了盡快逼迫清政府投降,下令在劫掠圓明園文物之後放火燒毀這座文化殿堂以警告清政府。額爾金指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英軍之是以要燒毀圓明園,其根本原因是為了打擊清政府和清朝皇帝,同時也是為了報複清政府,他們要讓清政府徹底妥協屈服。曾經清政府對待抓捕的英人多半都是處死的,英軍的統帥格蘭特和爵士額爾金都認為,要給清政府一個沉重的打擊和報複。并且額爾金的秘書說過:“将圓明園徹底的燒毀,不僅能夠在曆史上留下一個永痕不滅的痕迹,可以報複清政府,還可以證明聯軍的勝利”,這才是圓明園被毀的根本原因。

曆史上的今天——1860年10月7日,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後開始掠搶

最後,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蔔魯斯下令,将圓明園付之一炬。在其後的兩天時間裡,士兵們被分派到各個宮殿、寶塔和其他建築中放火。尤為慘重的損失是約一萬零五百卷圖書檔案,包括有關中國曆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就在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别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

(本文已獲得微信公衆号講故事的翁老頭獨家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