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說起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往往隻會想到“叛逆”“乖張”這樣的詞語。确實,孩子到了青春期,沒有小時候那麼聽話,更多的是喜歡争辯。不僅喜歡跟父母對着幹,而且還會出言不遜,總是讓父母特别頭疼。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沒有教育經驗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叛逆行為,肯定會特别憤怒,試圖用更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聽話。但結果,對于父母的粗暴行為,孩子壓根不會害怕,反而會“遇強則強”,行為方面更加叛逆。

從一開始,父母的想法就錯了,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和“用強”都是不理智的心态。若是把童年比作種子,那青春期就是第一茬果實,雖然看起來很誘人,但它的味道确實不怎麼樣。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這時的果實營養不豐富,就如同孩子沒有承擔成熟責任的能力一般。或許孩子的個頭很高,但歸根結底,依舊是個沒有成熟的少年。孩子總以為自己長大,但不管是生理年齡還是心理,其實都存在很多欠缺。

很多時候,孩子叛逆的行為,也是迫切的想證明自己已經成熟。跟他們對話,父母要學會技巧,以理性的語言為主,而不是反對和否定的态度。父母可以試想一下,若是自己提出所有的想法,都被他人直接否定,内心會是怎樣的感受呢?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越是到了青春期,越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是聰慧父母必備的技能。其實親子間很多沖突,就是因為父母的反對,導緻孩子産生逆反心理,進而誘發了一系列的家庭“戰争”。若是父母可以接納孩子的想法,不要急着去否定他們,而是讓孩子自己去嘗試,進而證明想法是錯誤的,相信結果不會兩敗俱傷。

父母越是反對和否定,孩子越是想去嘗試,這就是強勢教育的後果。

和青春期的對話,父母要學會這些技巧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第一招:少說教

到了青春期,孩子内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此時,再跟他們溝通時,父母切記要少說教,改變之前的教育心态。任何時候,都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因為他已經具備反抗的能力。

既然想要體驗自己長大的感覺,那父母就要順勢而為,以請教的态度去教育。父母用尊重和請教的方式,順利就能打開孩子的心理防線,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父母的托舉,不僅緩解了親子緊張的關系,而且讓孩子變得自信。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第二招:不沖動

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沖動,正是浮躁和極端的年紀。作為父母,就要忍住心頭的沖動和怒火,“以暴制暴”不但無法改變孩子的現狀,反而會激化他們内心的沖動。倒不如改變政策,用相對平靜的語氣和态度去溝通,說不定能化解孩子内心的沖動。

要記住,沒有孩子一開始就反抗父母,青春期所有的戰争,父母的責任更大。可以這樣認為,孩子在馬不停蹄的成長,可父母卻還停留在原地,試圖去要求和控制孩子,自然就會激化沖突。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第三招:找話題

溝通需要切入點,若是聊孩子不喜歡的話題,也很難展開有序的溝通。是以父母要善于觀察,看看生活中孩子喜歡什麼,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通常遊戲、同伴和追星是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父母可以嘗試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帶着好奇的心理去請教,永遠不要去否定和诋毀孩子喜歡的東西。哪怕這些東西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也要先肯定然後再去了解,最後再用合适的語言去引導,帶着他慢慢走出誤區。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都說青春期的親子關系最緊張,歸根結底是因為父母的态度沒有轉變。孩子迫切的想要長大,而父母卻始終把他們當做孩子看待,以愛的名義去禁锢他們的思想。說真的,這樣的愛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甚至喘不過氣想要逃離。

既然真的愛孩子,為何不去肯定和包容他們呢?成長中,尊重孩子每個階段的心理和行為表現,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了解,用愛去化解叛逆。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聽,帶着同理心和共情力,聽聽孩子内心真實的想法,一步步建立親子間的信任。

和青春期孩子對話,父母最錯誤的方式,可能是“較勁”和“用強”

總結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逼迫和壓制,而是幫助他們飛的更高一些。當孩子的視野和格局不斷開闊,就不會再局限于眼前的事情。

繼續閱讀